否定之否定的生活实例_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例子


很多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他们不懂得给予孩子应有的认可和鼓励。相反,他们常常在孩子做得不尽如人意时给予消极的反馈。

当孩子尝试做某件事情时,他们可能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你这样做得不对,简直就像是在捣乱!”或者是“你的表现怎么这么差,简直让人失望透顶!”

即使孩子在学习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考试名列前茅,这些家长也可能无法给予孩子正面的鼓励,反而会挑刺说:“你数学只考了95分,那失去的5分你打算怎么补回来?”

部分家长可能习惯性地用严苛的言语来打击孩子,认为这样可以避免孩子骄傲自满。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让孩子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如果父母经常以否定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孩子罹患精神心理障碍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

近期,我们针对这一话题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视频探讨。希望通过这一视频,能够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不足。

除了避免经常否定孩子外,家长们还应注重培养孩子们在遭遇挫折时的心理调适能力。

我们多次强调,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主要病因是心理社会因素。具体来说,是患者在遭受叠加性心理创伤后,不断自我否定的结果。

在真实案例中,我们详细记录了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所经历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许多家长在了解这些情况后仍然感到困惑:那些小事为什么会对孩子造成如此大的影响?

事实上,每一件看似微小的事情,如果多次发生并不断叠加,都会对孩子的精神心理造成巨大伤害。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许多家长自己小时候也经历过负件,但他们往往能够通过自我激励来化解这些创伤。例如,他们将挫折转化为动力,努力提升自己。

当他们成为父母后,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可能不再起作用。他们容易将孩子的行为与自己的期望进行比较,当孩子未能达到期望时,就会以否定的方式对待他们。

这种否定的声音不仅来自父母,还可能来自老师、同学或其他长辈。当孩子接收到越来越多的否定反馈时,他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别人的否定是因为他们自己做得不够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越来越容易在遭遇挫折时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中,最终导致精神心理障碍的风险大大增加。

即便这些孩子接受了精神科物治疗和心理咨询服务后病情有所缓解但其中部分孩子虽然知道他们在理性上他们明白父母的教育方式有误很大程度地导致他们抑郁但是他们无法彻底从过去的创伤中解脱出来

当他们在生活中再次遇到挫折尤其是被他人指责时过去的创伤就会被重新激活他们又会陷入负绪和自我否定的循环中

因此面对孩子的挫折或错误父母不应一味地指责孩子而应该教他们正确地归因既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考虑到外界环境和他人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积极寻求改善的办法提升自己的能力

此外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学会自我肯定这是培养孩子抗压能力塑造高逆商的关键一环

我们应该教育孩子不要盲目地与更优秀的人比较而是要看到自己已经取得的进步并与过去的自己比较如果想要进一步进步那就学习优秀人的方法和经验而不是单纯地比较

同时父母要注意的是自我肯定并不等同于自我夸奖我们要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而不是先天的部分如脑子聪明、有天赋等

长期接受过度夸奖的孩子可能会成为网上所说的“精致的利己者”他们认为自己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自己的聪明和优秀缺乏自我反省能力和对他人的感恩之心

因此希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能够理性地引导孩子学会反思并给予他们具体化的肯定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

总之家长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并学会以更积极、更健康的方式与孩子互动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们建立强大的内心世界和良好的情感基础。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