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个字是古的成语_带古的四字词语
当我们提及“后”字,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诸如“皇后”、“皇太后”等与女性紧密相关的词汇。在遥远的上古时代,“后”字却承载着男性的尊贵,是权力的象征,更是帝王的代名词。
据古籍《说文》记载:“后,继君体也。其字形似人之形态,传达施令之义,向四方宣告,此为君之后也。”同样,《诗经》中的《商颂·玄鸟》以及《书经》、《国语》等文献中频频出现的“后”字,均指代着至高无上的君主。
要深入了解“后”字的含义,我们必须追溯其起源。
值得注意的是,“后”并非简化字,它与表示前后次序的“後”字在上古时期并非同一字。这一点在《说文》中得到了印证。《说文》还收录了“後”字,解释为“迟也”,表明其与时间顺序相关,与我们所探讨的“后”字含义截然不同。
古代的“后”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其造型描绘了司职者的形象:左下方为“口”字,右上方则像是一双合拢的手,实为“司”字。而“后”字正是在“司”字的基础上反转书写,并赋予新的读音而成。在金文中,“后”字已广泛使用,合拢的手部造型移至左上方。
夏朝王室的起源可追溯至“司空”家族,作为群司(如司空、司徒、司马、司稷等)之一。其子孙后代为示谦逊,自愿以“后”自称,将“司”字反转,表达谦卑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