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备胎芯片叫什么名字_华为备胎计划世界
回忆那段峥嵘岁月,企业指令下达,中兴老总火速飞往,华为随即发布“备胎计划”芯片。时光流转三年,历史的浪潮虽能淹没部分痕迹,但我们的手机屏幕和接收的5G信号,却记录了华为“备胎”计划的辉煌成果。有人质疑华为的麒麟芯片使用了公版的ARM架构,非自研之举。但须知,公版芯片的普及,如同Java语言虽由他人发明,但我们编写的Java程序同样代表着自主创新的力量。
本文将详细阐述华为从集成电路公司蜕变的过程,如何在2G到5G的跃进中,成功摆脱芯片的依赖,成为全球通信业的佼佼者。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华为便开始自主研发路由器,初从农村市场起步。当其他高新企业扎根国内城市时,华为便在忽略的农村市场深耕数控交换机。1995年销售收入突破十亿大关,虽利润有限,但为了光网设备的研发投入,每年利润几乎全部投入研发。面对是稳健经营还是大胆投入的抉择,华为选择了后者。虽然有人因此离开,但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却成为了华为的标志。
随着时间推进,至2004年华为获得CMM5级认证后,其国际通信市场的声音日益响亮,海外年销售额突破了十亿美元大关。2G到3G的过渡时期,TD-SCDMA通信技术成为华为新的研发方向,进而实现高端路由器与网超级节点的无缝连接。每年将大部分利润投入到下一年的研发与市场拓展上,使华为的市场份额逐渐扩大,最终在2010年首次跻身世界500强。
当4络的发展让华为紧跟世界步伐时,5G则成为其登顶全球市场的关键机遇。华为抓住了这一机遇,背后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尽管在4G时代取得了一定的通信技术参与权,却缺乏核心技术话语权。因此,在2014年至2018年期间,华为沉默积淀,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在营收中的占比,最终在5G通信上掌握了核心技术的主动权。
华为的研发投入逐年攀升:2014年为408亿,至2018年已超过千亿币。即便在全球500强前百强的规模中,华为的研发投入仍占全年营收的14%。外界看来这种“非理性投入”正是华为技术突破的基石。要知道,在2018年净利润仅593亿的情况下,研发投入却高达千亿之巨,试问哪家企业有如此魄力?
华为最终成为全球通信业领先企业,得益于其在5G市场份额上超越爱立信和诺基亚。这标志着华为在通信技术研发领域的领先地位,后续研发之路相对更为顺畅。由于华为每年专利数量众多,领先的技术使得华为能够走在行业前列,而后来者只能选择“绕道而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的5G芯片技术策略。其采用6G以下频段进行研发,与主要采用mmWave微波方式的高通形成鲜明对比。因技术优势,华为得以领先一步使用更先进的波段进行研发,从而在技术上取得优势地位。而高通则选择研发尚不成熟的技术方案mmWave方式。
当年的一纸令下催生了“备胎计划”,但需明确的是,华为的麒麟芯片和巴龙基带等核心技术并不属于此计划范畴。主要是其他如电池模组、摄像头传感器芯片组、NFC、屏下指纹等传感器芯片组进行了替换。令人振奋的是:在短短一年内,通过全面拆解华为荣耀V30 Pro版本发现,目前华为的34张芯片中已无芯片身影,自主研发芯片达20张之多。未来目标是将所有芯片国产化。
当然,华为也深知不能单靠自身研发所有芯片,因此与京东方合作视频解析芯片、与欧菲光合作屏下指纹芯片等。只有芯片企业共同成长,我们的手机、电脑等高新技术产品才能实现全面国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