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的意思_古朗月行最简单解释
《古朗月行》 唐 诗人李白
儿时初识月,呼之为玉盘。
瑶台镜,飘浮在青天。
传说仙者足,桂树轮团转。
白兔炼终,问与谁共餐。
蟾蜍食月影,夜明已逝残。
羿射落九日,人间复得安。
月亮陷迷离,失去昔日辉。
忧思满腹起,悲凄心断肠。
诗篇解析:
回忆起童年时光,那时月亮高悬夜空,被我们称为清白无瑕的玉盘。有时,我们会怀疑那是否为瑶台之上仙人的,在深邃的夜空中飘然若现。
关于月亮的传说中,仙者是否以双足垂挂?那圆润的桂树背后又藏着何种秘密?
白兔精心炼制的物,究竟是给何人食用?蟾蜍将圆满的月影侵蚀,皎洁的月光因此变得晦暗不明。
后羿射落九日,为人间带来清明与安宁。但月亮却陷入迷惑之中,失去了原有的光辉,令人不忍目睹。
面对此情此景,内心怎能不生忧虑?悲伤之情令人肝肠寸断。
诗作赏析:
<古朗月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著的乐府诗。此诗以月亮为载体,展现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以及对神话传说的浪漫情怀。
诗篇开篇以孩童的视角描绘了月亮的形象,将其比作“白玉盘”,透露出孩童对自然之美的纯真感受。
随着诗篇的展开,诗人的想象愈发丰富。从“瑶台镜”到“仙人垂足”,再到“白兔炼”,神话元素的融入使得月亮的形象更加神秘而富有诗意。
诗的后半部分情感急转直下。从“蟾蜍食月影”到“月亮陷迷离”,诗人对月亮残缺、光明被遮蔽感到哀叹。这实际上是李白对社会、光明被黑暗掩盖的忧虑之情的体现。
整首诗以“忧思满腹起,悲凄心断肠”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深刻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