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心上人的称呼_古代深藏爱意的称呼
文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古代社会中,家庭文化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对丈夫的各种称谓更是多种多样,并经历了不少变迁。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寻丈夫称谓的历史演变。
“良人”。
在《诗经·绸缪》中有言:“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这里的“良人”,即指丈夫。在古代文学中,特别是在唐代,良人一词常被用于诗歌之中,如张籍的《节妇吟》中便有“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之句,描绘了女子丈夫在皇宫中执勤的情景。
“郎”。
据《说文解字》所述,良字音义上有所区别,于是在良字右边加上阝,便成了“郎”字。李白曾在诗中写道“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描绘的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爱情。
“郎君”。
随着时间的推移,“郎”这种单音节词逐渐演变为双音词,即在郎字后面加上君字,形成了表示亲昵的“郎君”。而“娘子”一词则是在“娘”字后面加上子字而成,最初仅用于形容青春妙龄的少女,但到了唐代,它便成了对妻子的称呼。如在晏几道的词中就有“歌彻郎君秋草。别恨远山眉小。”之句。
“官人”。
在宋代,夫妻间的称呼有所变化。当时宫廷现“官家”一词,而在平民百姓中则有了“官人”这一称谓。有的妻子会称呼自己的丈夫为“官人”。如在明代冯梦龙的《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中,就有妻子对丈夫说:“官人早回,休教奴久待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