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诗_古诗《除夕》白居易


新年的起始是元旦,岁末的终点是除夕。除夕与新年相接,谓之年终岁末的相守,是告别过去、迎接新生的日子。除夕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汉武帝确立至唐宋元明清,这一习俗都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由于人们对新年的重视,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赞美除夕和春节的诗词。最早的除夕诗,据传是南北朝时期诗人徐君倩所作,诗中描绘了与家人欢聚一堂、守岁的情景,生动细腻地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期盼。

古诗中不仅有人们对春节的热烈庆祝,也反映了游子在外过年的孤寂悲凉之情。在喜庆之中也不乏一些深深的思念与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而在新年之际,寒冷的冬日正孕育着春天的生机,人们对即将到来的新春有着无限期待。正如唐代诗人所写,草色初露、风光四溢,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希望之景。

新春佳节总是伴随着欢乐与悲伤。能够与家人团聚的人自然欢欣,然而在远方的人儿难免会心生伤感。如高适和戴叔伦等诗人的诗作所表达的那样,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在除夕之夜显得尤为深切。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除夕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内心深处对家人的思念和生活的无奈。在这个时刻,面对空荡的房屋和万家灯火,那种孤寂悲凉之感愈发强烈。

欢乐和悲伤总是相对的。虽然人们在除夕之后又老了一岁,但这也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苏东坡等大文豪借助诗歌的力量将这种复杂的感受形象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