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什么意思_华灯初上,夜色阑珊
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阑珊”一词被定义为“书面用语,表达即将结束或稀少之意”。而“灯火阑珊”则诠释为灯火渐次稀疏、微弱,或是人烟稀少、场景显得冷清幽静的地方。
在古诗词中,“灯火阑珊”这一词语的应用,以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最为经典。其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句子,已然成为了千古传颂的名句。王国维更是将其引申为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三境。这三种境界依次为迷茫、思考、坚定目标的过程;历经千辛万苦的探索追求(即一、二境);最终蓦地领悟,发现真理就在不远处,这是奋斗后的豁然开朗。
“灯火阑珊”这一词语,无疑富有诗意。只有在使用得当的情境中,它才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韵味与美感。
在中文的博大精深中,“阑珊”所蕴含的意味深长。词典中对于“阑珊”的解释,将“尽”与“稀少”的含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赋予了“灯火阑珊”以独特的画面感。当我们阅读古诗词,遇到这一词语时,仿佛能看见一盏盏灯火在夜色中逐渐熄灭,或是在人烟稀少的地方独自闪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其中的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仅展现了词人对情感的深沉表达,更被王国维引申为人生追求真理的三个阶段之一。这三大阶段包括迷茫中的探索、深度思的觉醒以及最终领悟真理的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