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水准测量成果表_四等水准测量记录数据
三、四等水准网作为小区域或测区的首级控制网,布设时通常应形成一个闭合环线,并辅以附合水准路线和结点网进行加密。这种布设主要适用于平坦地区,但在山区等特殊地理环境下,支水准路线的布设也是允许的。在进行水准路线布设时,需尽量避免穿越湖泊、沼泽和江河等水体区域。水准点的选设应稳固且便于观测,避免选择在易受淹没、潮湿、震动和沉陷的地方。选定后,应埋设水准标识和水准标志,并详细记录标志之记以便日后查询。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详见表6-7-1。
表6-7-1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实施要点如下:
(1)三等水准测量必须进行往返观测,使用特定仪器时,可采用单程双转点观测程序。
(2)四等水准测量在支线水准上需进行往返和单程双转点观测,闭合水准和附合水准路线则可单程观测。观测程序和读数时需注意仪器的重新整置和双仪高法检核。
(3)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每一测站数需为偶数,如有需要应加入标尺零位误差改正。在转向返测时,两根标尺必须互换位置并重新安置仪器。
(4)观测时,三等水准不得两次对光,四等水准则应尽量减少对光次数。
(5)间歇观测时,最好在水准点上结束观测。如需选择其他固定点作为间歇点,应确保其稳固可靠并便于放置标尺,观测前需进行检查。
(6)在一个测站上,只有当各项检核符合限差要求时,才能迁站。如发现超限情况,需在本站立即重测并变更仪器高。
(7)闭合差计算根据地形条件而定,平地和山地限差公式不同。
(8)成像清晰稳定时,三、四等水准的视线长度可适当放大。
(9)结点与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附合水准路线长度,应按规定为0.7倍的标准长度。
(10)使用单面标尺进行三、四等水准观测时,变更仪器高前后所测两尺垫高差之差与红黑面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相同。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如下:
(1)四等水准测量时,视线长度不应超过100m。观测顺序为后视->后视红面->前视->前视红面。
具体操作时,先读取后视水准尺的黑面读数,再读取红面读数;然后进行前视读取,顺序相同。记录和计算格式详见表6-7-2。
(2)三等水准测量时,观测顺序为后视->前视黑面->前视红面->后视红面。
计算和检核内容包括视距计算、红黑面读数差检核、高差计算和检核等。具体操作和检核标准详见相关表格。
在进行三、四等水准测量时,需严格按照上述实施要点和观测方法进行,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记录、计算和检核的内容和方法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以上已详细列出了各项检核项目和计算方法,并附有相应表格以便于记录和查阅。
通过严格遵循这些实施要点和观测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为建立测区首级高程控制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