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声音有哪些_蝉的代表什么


夏日的,每每唤起蝉儿的交响曲。如今虽然已经到了立秋时分,三伏天尚未离去,热度仍旧盛行,蝉们仍在竭尽全力地歌唱,声音不仅响亮,而且鸣唱时间出奇地长。即使在凌晨的曙光刚刚出现时,就能听到窗外一群蝉们喧嚣而单调的合唱,它们乐此不疲,直至太阳缓缓落山,甚至能一直唱到深夜的十一二点。

夏日的蝉鸣

响彻天际

在许多人的记忆中,蝉鸣声总是伴随着夏日的热烈气息。当天气炎热至极时,这些小生命总是在耳畔不停地鸣叫,特别是在正午时分,它们的集体高歌仿佛能打破午间的宁静,让人难以入眠。

你是否曾想象过,一只小小的蝉儿所发出的鸣叫之声,其能量竟能超过交通噪音的分贝?研究表明,雄蝉拥有高度发达的发声器,能发出令人烦躁的高音。中小型蝉的鸣一般在80至90分贝之间,而大型蝉的则能达到高达100至130分贝。在我国四川峨眉山等地,震旦马蝉的群鸣声响彻山谷,如雷贯耳。

高温之下

蝉鸣不止

那么,蝉们究竟在何时鸣叫呢?许多人以为在烈日炎炎的照射下它们会叫得更欢。但最近的观察发现,由于天气炎热,蝉们的集体鸣唱已经不再受限于早晨或夜晚。连续多日,从清晨4点左右开始,那“刺耳”的蝉鸣声便将人们从睡梦中唤醒;而当夜幕降临后,它们依然在继续歌唱。

环保专家根据他的观察分享道:夏季的温度和光照强度对蝉的鸣叫有着显著影响。天气越热,蝉叫得越凶猛,鸣叫的时间也越长。

事实上,有观察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雄蝉通常在气温超过20℃时开始鸣叫。当气温达到26℃以上时,许多雄蝉会一起开始合唱。而当气温达到30℃以上时,它们的鸣唱不仅时长更长,而且更加频繁、更加响亮。而当气温低于24℃时,许多种类的蝉会停止歌唱。这让人们回想起春天的疑惑:为什么在气温达到春日的高温时很少听到蝉的歌声?专家解释说那时蝉们还在地下沉睡。

蝉鸣背后蕴两种自然法则:温度越高,越大;空气湿度越大,则相对减弱。在特别闷热的天气里,蝉们从清晨五六点钟便开始扯着嗓子高歌。可以说,蝉也是一位天生的“天气预报员”。在民间就有“知了鸣叫与天气变化有关”的说法。

鸣声中的丰富信息

每年的夏天,这些持续不断的蝉声都成为生活中一道不可或缺的旋律。尽管这听起来似乎单调无趣,但实际上其背后蕴含的信息却是丰富多样的。

关于其的目的有多种解释:为了吸引异性、进行社交沟通或是为警告其他潜在的威胁等说法均有所据可查。特别是有证据显示在寻找伴侣的过程中较多是雌性的明显特征。而知了是群居动物这让他们时常起来集体合唱现象也就更易理解了。

“聋子”般的蝉鸣

你或许会觉得那些喧嚣的蝉都是音域广泛的歌唱家但实际上却不然在法布尔的观察中得出了一种新见解这些并没有通过所谓的“听”而发声的方式让人产生诸多疑惑这是由他的一个实验引发的:他在蝉旁边使用各种声音如说话、吹哨子、拍掌、甚至使用发出响声然而那些“歌手”仍然专心致志地继续歌唱没有任何的不安和逃避的迹象他得出结论认为雄性蝉可能是无法听到声音的——一位真正的“聋子”。

不过事实上它们与常人不同的是它们歌唱的能力远超人类。即使早晨五点钟开始唱到晚上九点钟也能持续进行下去各种蝉类还有合唱的习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群鸣现象你仔细听就会发现它们的歌声是如此有规律:先是一起开始唱然后一起停止。因此这些“歌手”们在唱高音的同时也需要听取同类的声音以保持和谐的节奏。然而它们这种简单又复杂的生活方式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和乐趣虽然它们没有人类那样复杂却依然以最简单的方式传达出生命的意义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