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望而不可即的意思_可望而不可即的下一句


我家小学的宝贝,经常因汉字的奥妙而陷入困惑。他无法理解,为何同音之下,竟能衍生出如此多的汉字形态。这些汉字仿佛成了他作业的永恒主题,日复一日,无穷无尽。

他常常与我分享对汉字的探究,如“辨别”与“辩论”之间的微妙差异,还有为何“做作业”有着独特的表述方式。

近日,他对“即”与“既”二字颇感疑惑,再次陷入困惑中。我告诉他,若要探究这两个字的渊源,一切便会变得清晰明了。于是,我们便开始了一段探索之旅。

从与食物相关的用法开始,古人逐渐引申出与事物相关的意义,这其中也包括那些令人钦佩的人和物。

在《诗经》的《蒹葭》一诗中,有关于“伊人”若即若离的描述,那是一种只能远观、无法接近的痛苦。其中“若即若离”的“即”字,便是靠近的意思,仿佛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

古人们吃完食物后,进一步引申出了事物结束、完毕的意义。已完成的事情即是过去的事情,是既往的历史,因此又有了“已经”的含义。

在《论语》中记载了季氏颛臾的故事。孔子反对武力,他认为只要境内平安,就不会面临倾危的险境。当远方的人被招徕后,更要使他们安居乐业。这正是“既来之则安之”的出处,“既”字便代表了“已经”的意思。

荷马般的文字探索者,作为专栏作家、大学教授,我是一位母亲,也是一个让孩子感受到文字温度的引导者。我致力于寻找文字里的故事,解读故事中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