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座位尊卑顺序_古代座次尊卑顺序文学常识
礼仪之国,自古以来,礼仪便是重中之重。无论是在还是寻常百姓家,座位的安排都严格遵循着一定的规矩。座位的方位与朝向,皆体现着尊卑有序的传统理念。
以古代为例,之位自是尊贵,常常居于。而地位较低的则居于下位。古人视右为尊,因此往往坐于右侧。这一点在众多历史影视作品中均有体现。“左迁”一词,实则意味着的降低。如在《廉颇蔺相如传》中记载,因蔺相如功绩卓著,被拜为上卿,其位在廉颇之右,由此可知蔺相如的高于廉颇。
再谈古人在室内的座位礼仪。座位的尊卑是依据古代建筑的结构来划分的。大堂通常南北向延伸,东西向狭窄,因此坐于大堂之上,以南向为尊。在朝堂之上,皇帝的座位面向南方,而大臣则面向北方。古人亦称皇帝为“面南之人”,而称大臣为“面北之人”。
至于室内,因建筑多以东西宽、南北窄的格局为主,故面东坐西的位置最为尊贵,其次是面南坐北,再次是面北坐南,最后才是面西坐东。如在《鸿门宴》中所述,项王与项伯向东而坐,亚父向南而坐,沛公向北而坐,张良则侍立在一旁向西而望,从他们的座位方向可见座次之严格。
马车作为古代贵族出行的常用交通工具,其座位之规矩亦十分讲究。在马车上,左边的位置为尊贵之位。古人有“虚左以待”之说,意即在迎接尊贵的客人时,会特意留出马车左边的位置。
虽然现今的座位安排或许与古代有所不同,但座次之分的原理应当是历久弥新的。
婚礼之俗、世俗之论皆由礼仪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