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什么时候_冬至是每年的几月几号


冬至,作为冬季的重要节气,历来都备受关注。那么,冬至通常是在哪个月份哪个日子呢?2021年的冬至又是何时降临呢?

据《2021年天文年鉴》精确记录,北京时间12月21日晚上23时59分将迎来“冬至”节气。确切地说,12月21日就是冬至日。与去年一样,连续两年冬至的日期都定格在12月21日,这种历法现象颇为罕见。回溯历史,上次出现此类情况还是在1896年和1897年,至今已有百余年。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的冬至与2020年相同,均为12月21日,而2019年则是12月22日。为何日期会有所不同?谈及传统节庆,人们常会查阅农历。但你是否察觉到,每年的冬至日期通常都在国历12月21日或22日附近徘徊?实际上,不仅冬至,二十四节气都是以“阳历”来确定的。这是因为古人在观测太阳的位置和仰角时,确定了这些节气。由于地轴的倾斜,阳历的节气日期会有1至2天的变化。

这种节气的变动也解释了去年和今年冬至日期差异的原因。节气的日期并非固定在某一天,有时冬至甚至会落在国历的12月23日。就像清明节一样,冬至也被称为“活节”。

那么,冬至这个词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冬至,又称为日南至、冬节、亚岁等,承载着自然与人文的双重意义。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员,同时也是中间传统的祭祖节日。作为四时八节之一,冬至被视为冬季的重要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因地域差异,冬至的习俗也会有所不同。在我国南方地区,人们会在冬至祭祖并举行宴饮;而在北方地区,则有在每年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当太阳黄经达270°时即会出现。通常在公历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交节。冬至标志着太阳直射点的南行极致,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对北半球最为倾斜,使得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尽管冬至白昼短暂,气温并非最低;地表的“积热”往往使冬至之前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通常在冬至之后到来。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显著,因此这种气候意义上的冬季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可能稍显迟来。冬至的到来,预示着即将进入寒冷的时节。人们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的日子(正如民谚所说:“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