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写作手法_怎样写作
大家好!我是您的文学导览员。欢迎大家收听我们的——今天我们将探讨写作中的深奥技巧:
一、正反法的运用
世间之事,往往正反相生。在文学创作中,有时并不直接从正面描绘,而是从反面落笔,以反衬正,让读者在对比中感受深意。
例一:白居易的《听夜筝有感》
昔日伤离别,夜静闻筝语,倍添愁绪,故而不顾闻。而今白发新生,对天明的筝鸣无动于衷,反显其愁之深重。这种从反面写愁的手法,使得表现层次更深一层。
例二: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卡西摩多,一个外貌丑陋、地位卑贱的“钟楼怪人”,然而内心却十分善良。美与丑在这个人物身上尖锐对立,令人难以忘怀。这种正反相映的描写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二、正反法的艺术效果
正反相映:通过正反两面的对比,突出表现对象的特质。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对温暖的渴望与现实的冰冷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显其悲惨命运。
正反相融:从反面入手,以独特的表现角度揭示事物的真实面目。如诗人描写静谧的山林,通过描述山果落下、草虫鸣叫的动态景象来反衬出周围的宁静。
三、作品中的正反法实例
1. 《水浒》中的李逵,朴实忠厚的性格中透露出机智与狡猾的一面,让人重新审视他的性格特点。
2. 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以一个老画家的无情表现来反衬出他对病重姑娘的无情支持与鼓舞。
3. 日本电影《望乡》中的阿琦婆,一生备受欺凌却以猫为伴,这样的表现方式凸显了她的凄凉与孤独。
四、正反法的特点与作用
"正"与"反"在表现对象上具有同一性。如《狂人日记》里的狂人既颠狂又清醒,这恰恰是人物内在与外在矛盾的反映。
"正反相映"与"正反相融"虽然都运用了正反结合的手法,但它们在具体运用及作用效果上有所区别。前者通过反面衬托正面以达到突出目的;后者则通过特殊的反面表现手法来揭示事物的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