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的正确读法_岑参还是岑参怎么读
封面新闻
在历史的卷轴中,我们时常遇到那些熟悉的古代名人。提及司马相如、岑参、樊於期、高渐离……您是否曾对他们的名字有过疑惑,是否怀疑过自己的读音是否准确?
由于古音与今音的差异,古人的名字常常出现误读现象。这种现象即使在学术界也常常引发争议。
以蜀地著名的历史人物司马相如为例,很多人可能误读为“司马向如”,特别是将“相”字发为四声。但实际上,正确的读音应为“司马香如”,其中“相”字发一声。
四川大学中文系的周裕锴教授指出,司马相如的正确读音实为“司马香如”。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这一读音常常被错读为“司马向如”,导致现今广泛流传的读法都变成了“司马向如”。
据周教授的解释,大型工具书如《汉语大词典》中,司马相如的“相”字读为“香如”。按照词典的体例,当某个字有两个读音时,不添加数字的词组使用的是该字的第一个读音。
遵循古代诗歌的平仄规律,我们也应读作“香如”。以杜甫的《酬高使君相赠》为例,诗句中的平仄韵律明确指出,若读作“向如”,则“向”字发音为仄声,不符合平仄的规则。
旧时学者的记载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民国时期的人名对联中,“相如”被读作“香如”,表明在当时的学术界并无争议。
再来看另一位与四川紧密相连的历史人物——岑参。岑参,人称“岑嘉州”,因他曾担任“嘉州刺史”一职。嘉州即现今的乐山地区。后岑参于成都辞世。
关于岑参的“参”字,许多人误读为“人参”的“参”。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多音字,它的正确读音应为“参加”的“参”。
据史载,古人命名常有关联。岑参的弟弟名为岑乘。“参乘”指的是古代乘车时站在尊者旁边的人,兼任车夫和警卫员。这个词的正确读音是“cān chéng”。岑参的哥哥名叫岑况,他的名字仿效儒家荀况。由此推断,岑参的名字应仿效儒家曾参,而曾参的“参”字读作“参加”的“参”。
以下是几组古代人名常见的误读情况:
鲧(gǔn):传说中的原始时代部落首领
臯(yáo)陶:传说中的禹的继承人
妺(mò)喜:夏桀的妻子
樊於(wū)期(jī):战国时期的秦国人,荆轲曾借用他的首级刺秦王
黥(qíng)布:秦末汉初的名将
高渐(jiān)离:荆轲的好友
冒(mò)顿(dú):汉初的匈奴王
刘禅(shàn):刘备的儿子
还有《红楼梦》中的人物薛蟠(f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