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个人黑马的意思_别人夸你是黑马
专栏:厚仪谈育教
厚仪老师,李厚仪,原北京四中语文高级教师,现任龙之门语文教育研究院院长,曾于电视台考生栏目传授作文教学经验。今日与大家分享厚仪老师的家庭教育专栏,解答广大家长关心的教育问题。想要了解更多家庭教育知识,请关注李厚仪老师抖音账号。
教育探索
近日,浙江宁波一则家长的教育故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张先生,一个普通的家长,却以其独特的“鼓励式教育”方法,成功引导其子从学业垫底到班级第一的逆袭之路。
这样的教育奇迹触动了无数家长的心弦,引发了关于鼓励式教育的热烈讨论。究竟鼓励式教育是否具有魔力?是否所有孩子都能在鼓励中逆袭?又是否意味着完全不能批评孩子?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讨。
鼓励式教育的深层思考
鼓励式教育的背后,关键在于亲子关系的建立。对于小学生而言,鼓励式教育确实能带来显著的成果。小学阶段的孩子更需要家长的鼓励来建立自信心,从而在学习上取得进步。
到了初高中阶段,单纯依靠鼓励可能无法让孩子实现显著的学业提升。因为此时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综合因素已对学业成绩产生较大影响。尽管如此,鼓励仍然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它能在孩子面临挫折时给予他们温暖和支持。
鼓励与批评的平衡
有人认为鼓励式教育即完全不批评孩子,这是片面的理解。鼓励应当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和顺畅的沟通基础上。而有些家长则采取否定式教育,频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这样的做法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过度的赞扬或肯定同样可能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这可能导致孩子对自我认知过高,变得自负和盲目。父母在实施鼓励式教育时,需掌握好分寸和尺度。
坚持原则的鼓励
有效的鼓励式教育并不是盲目的夸赞和无原则的夸张。家长的鼓励应当在孩子面对困难时给予他们支持与帮助。当孩子面临原则性问题时,如学习任务未完成、不良生活习惯等,家长的鼓励应当转变为引导和规范。
只要孩子有努力的意愿并付诸行动,即使遭遇困难和挫折,家长的鼓励与支持都尤为重要。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帮助孩子减少心理疾病的影响。
鼓励的方法与原则
有效的鼓励应基于事实、真诚且及时。关注孩子的努力过程而非仅关注成果。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及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而在面对原则问题时,家长需立好规矩并坚持原则。
总结而言,无论采用何种教育方式,家长都应明确哪些是家庭教育中的原则问题。鼓励式教育并非放纵,而是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之上。清晰的底线和原则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