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成语故事的成语_十个著名的成语故事
破釜沉舟
出处:据《史记》记载,项羽率军渡过黄河后,为了表示士兵们的决心,下令将船只凿沉,锅碗瓢盆打碎,仅带三日粮草,令士兵们知无退路,必须决一死战。其英勇决断,传为千古佳话。
喻意:形容下定决心,不畏困难,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付出一切。
卧薪尝胆
出处: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回国后卧薪尝胆,自苦其心,深思熟虑,发奋图强,欲图复仇。其坚忍不拔的精神,终成大业。
喻意:形容人忍受痛苦,刻苦自励,以达到更高的目标。
纸上谈兵
出处:赵括虽熟读兵法,但缺乏实战经验。当其担任将领后,按照兵法理论指挥作战,却导致赵军大败。此故事警示人们,理论知识虽重要,但必须结合实际情况。
喻意:比喻空谈理论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负荆
出处:廉颇闻蔺相如之贤,欲与蔺相如和好。乃脱衣露身,背负荆条,由宾客引领至蔺相如门前谢。其诚心诚意,令人敬佩。
喻意:指主动向人认错赔,请求对方责罚。
毛遂自荐
出处:秦兵围困邯郸时,平原君欲求救于楚国。在挑选门下食客时,毛遂自告奋勇请求加入使楚之行。其自信与勇气最终得到了认可。
喻意:比喻自告奋勇地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一言九鼎
出处:言出而重如九鼎之宝。毛先生凭借其三寸之舌,使得赵国的地位重于九鼎大吕之宝物。其话语的重量和影响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喻意:形容言语的分量极重或说的话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约法三章
出处:刘邦率军先入关中后,与民约法三章:者死、伤人及盗抵。其余秦朝法律皆除之。此举深得民心。
喻意: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韦编三绝
出处:孔子晚年读《易》时,由于反复研读导致编连简册的绳子多次断开。其勤奋治学的精神令人敬仰。
喻意:比喻读书勤奋、治学刻苦。
一字千金
出处:吕不韦命其门客编撰《吕氏春秋》,书成后将其公之于众,悬赏千金以求增删一字。其内容博大精深、广采众长。
喻意:用于赞美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鸿鹄之志
出处:陈涉长叹其命运低微且不被人看重,表示他有着像鸿鹄般的远大志向。这体现了其对自身命运的不满与追求。
喻意:形容有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