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什么花二月什么花三月什么花
世间花叶相互辉映,红花绿叶共舞生机。古人深爱此景,用诗词吟咏赞颂。周敦颐钟爱莲花,赞其出淤泥而不染;杨万里欣赏莲景,目之所及无边无际。佛教亦视莲花为宝,以莲台为佛的象征。农历六月又被雅称为“莲月”。(2020年农历六月为2020年7月21日至8月18日)。
十二月令花图册中,每一个月份都有与之对应的花卉象征。南北方因气候差异,个别月份的象征花卉略有不同。人们根据花期,选取了十二种花作为十二个月的代表。一月水仙、二月迎春、三月桃花……直到腊月梅花。农历二月十五日定为“花朝节”,祈求花神赐福,保佑百花盛开。
故宫博物院的“白玉十二月令组佩”,是一套以十二个月花卉为主题的玉佩。这套玉佩的设计巧妙绝伦,将十二种花卉、十二音律和十二月令相结合,展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每一块玉牌都雕刻着对应月份的花卉和音律铭文,令人叹为观止。
在玉器中,花卉是重要的纹饰之一。大多数玉器都有特定的纹饰,这些纹饰是玉器表达的语言和符号。从良渚文化的兽面纹到唐代的花卉纹,再到现代的玉雕作品,花卉在玉器中的表现一直都很重要。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水平的提高,神秘文化的影响逐渐减弱,世俗文化的影响逐渐扩大,玉器纹饰也发生了变化。唐代玉器的世俗化风格特征更加明显,花卉纹的出现和大量使用成为其最大特征。宋代尚文,重视物质文化和精神享受,玉器更加注重写实和理性的表达。明清时期,花卉纹玉器的一大特点是直接模仿花卉草木的外形作立体雕刻,使用与观赏兼顾。
我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玉被赋予了许多象征意义。在花中,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他们不仅代表自然美,更重要的是融入了人格力量和文化内涵。古人把人格力量和文化内涵注入到这些自然物中,寄托理想,实现自我价值观念和人格追求。现代的花型玉雕作品亦十分常见,如翡翠竹节、翡翠莲花等,寓意着节节高升、仕途顺畅等美好愿景。人以花为美,玉以花增芳,赠人花与玉,指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