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春的诗句_鲜衣怒马少年时,不惧岁月长


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一诗,相较于李白的“夜发清溪向三峡”,其深沉快意之感更为显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消息泪满裳。回首望妻儿,忧愁何存?诗书卷起,喜欲狂舞。”

“白日放歌需尽兴,青春作伴好还乡。从巴峡穿越巫峡,再下襄阳直指洛阳。”此为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诗句。

众所周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两句名诗仿佛燃烧着盛气青春,无法自抑的豪迈。那时,歌酒相伴,鲜衣怒马,正值青春年少,四处游历又快意结伴回乡。那蓬勃朝气,如同同学少年般激扬。而年轻时,我们常常误以为这是杜甫年轻时代的作品。

但很多人并不了解,这首诗其实是杜甫52岁时的作品。在他短暂的59年生涯中,这已属暮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给予他极大的身心。

安史之乱结束后,杜甫经历了大起大落。前两年,他在乱军中艰难寻找生路,后被任命为左拾遗,却因耿直之言被贬。他带着妻子孩子如般寻找生存之地,最终在四川滞留了五六年。他无时无刻不思念家乡,战乱给和带来了空前的。

当杜甫从某个渠道获知战事结束、重归安宁的消息时,他的内心是无比的震动和喜悦。这个消息意味着他可以结束漂泊的生活,回家与家人团聚了。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正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战争带来的创伤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损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创伤。因为如果战争不结束,人们就像在黑暗中挣扎,找不到方向。杜甫曾亲历天宝年间的盛世繁华,但一夜之间,这种繁华被击破。对于大唐是否真的会再次繁荣起来,他内心充满了焦虑和惶惑。

但现在一切都结束了。他看着妻子和孩子,过去的忧愁和困扰似乎都消失了。他对未来充满了方向和希望。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他的心中早已规划好了回家的路线。即便年过半百,他依然怀揣着年轻时的浪漫和奔放。

唐朝是一个奔放的朝代,人们在饮酒时载歌载舞。虽然杜甫经历了许多人生的坎坷和磨难,但当他想起的安宁和家人的团聚时,他依然能感受到那份青春的豪迈和奔放。

此刻的杜甫虽然年过半百但内心却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激情。他的诗作让人们忘记了这是一个身患疾病的老人所写而是感受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灵魂的呐喊。

与李白的“夜发清溪向三峡”相比杜甫的诗句内心喷薄而出更为深沉而快意因为它所表达的是家难之后内心的解冻和酣畅。

尽管杜甫心情激荡但回家的路并非一帆风顺。他需要考虑盘缠、家庭以及生计等问题这使得他的回家之路变得更为曲折。

直到59岁那年他在一条回乡的船上病逝他的梦留在了诗中“向洛阳”他的太平大唐之梦也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