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的诗意_夜书所见古诗翻译
萧萧梧叶秋声起,
江上秋风寄客情。
孩童捉虫夜未眠,
篱落深处一灯明。
译文:
秋天的风,吹动梧桐叶发出瑟瑟响声,带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人思念起遥远的家乡。忽然间,瞥见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那应是孩子们在玩捉蟋蟀的游戏。
注释解读:
"萧萧"描绘了风的呼啸声;
"客情"指的是旅居他乡之人的情感,常含有思乡之情;
"挑"意指拨动、,这里指的是儿童在蟋蟀;
"促织"即是蟋蟀,不同地域的人们可能称其为不同的名字;
"篱落"指的是篱笆,代表着乡村的景象。
《夜书所见》品鉴:
此诗是诗人在异乡孤寂的夜晚所作,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在草木凋零、百卉衰残的秋日,江上的秋风更显萧瑟,梧叶的萧萧声更是让人心生寒意。诗中以声音开篇,如闻其声,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寒冷的秋夜之中。
诗中叠字的使用,如“萧萧”、“秋风”,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与音乐性。而“送”字则巧妙地引出了寒声,以触觉反衬出秋夜的寂静。由庭内到户外,诗人步出户外试图排遣心中的离愁,却被眼前的灯火所吸引。
那篱落间闪烁的灯火,与诗人的孤寂之情形成鲜明对比,更加深了其对故乡的思念。一盏暗夜中的灯光,在诗人心中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段,使其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中。
此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通过艺术形象委婉地表达了秋夜旅人的情感。诗人善于捕捉景物特点,以景结情,使诗歌意蕴悠长,耐人咀嚼。
拓展资料:
叶绍翁,南宋诗人,其诗风质朴自然。他长期隐居西湖之滨,与真德秀等学者交往甚密。其作品《四朝闻见录》等,展现了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