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翻译_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意思
《苏东坡》以及广为人教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均载有其文墨。
苏轼,字子瞻,又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出生于眉州眉山,祖籍河北栾城,是中的杰出人物。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书法家、画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和绘画等多个领域都有着极高的成就。他与欧阳修齐名,合称为“欧苏”,并且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创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在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于汴京(现今的河南开封)时,为惠崇所绘制的两幅《春江晚景》画作所题的诗。这两幅画作均出自惠崇之手,一位僧人且才华横溢的画家。
【字词释义】
惠崇,一位福建建阳的僧人,也是宋初九僧中的一位,他不仅擅长作诗,同时还有着绘画的天赋。《春江晚景》是惠崇所画的画作名,共两幅,一幅以鸭为题材,另一幅则是描绘飞雁的画面。
蒌蒿(发音如“楼高”),是一种草的名字,包含了青蒿和白蒿等种类。《诗经》中有诗句描述鹿在野地中以蒌蒿为食。
芦芽即芦苇的新芽,可以作为食物来源。
河豚是一种鱼,它的肉质鲜美,然而和肝脏含有剧毒。河豚在每年的春天会逆流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字在此处指河豚逆流而上的动作。
【译文解读】
桃花初放,矗立竹林外的两三枝桃花似乎在宣告着春天的到来。
嬉戏在水中的鸭子先感知到了春水回暖的气息。
河滩上已然是蒌蒿的天地,芦苇也吐露出新芽。
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海洋返回江河之中。
【互动探究】
1. 在《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中,描绘了动静结合的景象。请问动态的景物有哪些?静态的景物又有哪些?
答:动态的景物包括河豚和鸭子,而静态的景物则包括竹子、桃花、蒌蒿和芦芽。
2.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