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家长回复老师_孩子不守纪律如何回老师
教育工作中,偶尔遇到学生违反纪律是常态。对于大多数情况,老师们都能理解和包容。那些明知故犯、一再违规的学生,确实让人头痛。面对这类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我的看法是,不如携手同行,共同寻找解决方法。
学生违纪的原因多种多样,表面看来似乎各不相同,但仔细归纳起来不过几种主要情况。
第一种,是无心之过,这类学生不知道自己不该做而做了。这在学生中是比较常见的。
第二种,是无奈之过,这类学生知道是错的,但因为某些原因无法自控。虽然不常见,但也时有发生。
第三种,则是有意之过。这类学生明知故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为之。这种行为在教育中虽然较少见,但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对于第三种情况,很多老师可能会因为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而情绪失控,以至于对整体学生产生偏见。对此,我们应该保持冷静的思考,避免一昧地简单问题复杂化、个别问题普遍化。对于违纪的学生,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归因并区别对待。
看似故意,实则有因
例如小亮、小梦、阿志等学生反复违纪的情况。面对这些问题学生,家长和老师很容易下“故意捣乱”、“不服”的结论。但我们需要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原因。小亮不完成作业是因为不会;小梦撒谎是因为爸爸脾气暴躁;阿志则是由于家庭变化导致的生活作息不规律等。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们还能简单地将他们定义为故意违纪吗?
针对这类问题,多给小亮一些指导、建议小梦与家长沟通改变教育方法、提醒并关心阿志等措施都是可行的。我们还需要关注班级整体纪律的建立和个体差异的关注。
明确纪律,关注个体
新来的学生因为不熟悉新的班规而犯错是常见现象。在开学之初,明确纪律要求并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个别“走得慢”的学生,我们需要多一点耐心和帮助。
一个班级就像一支队伍,一开始有人踏不上步、赶不上节奏很正常。重要的是给予他们时间和机会去适应和进步。
合理归因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对于一些习惯性的问题,如啃手指、考试内急等,我们需要从改变坏习惯、培养好习惯的角度去解决。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耐心和坚持。
例如对于晓红啃手指的问题、小林考试内急的问题以及阿西走神的问题等。通过合理的引导和关注以及持之以恒的监督和帮助他们逐渐改掉了这些习惯。
故意违纪,另有企图
有些学生故意违纪可能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或者转移家长的注意力。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应该自查自省看看自己做得好不好并适度调整教育方法。
比如对于菲菲故意迟到的情况老师可以适度满足她的存在感多关注她并和她进行沟通;对于小梅因为未被表扬而故意不出板报的情况老师可以主动找她道歉并鼓励她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总之面对故意违纪的学生我们不仅要从学生身上找原因还要自查自省看看自己做得好不好。教育不是打败而是成就学生让我们携手同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栏目:田丽霞教育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