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翻译和原文_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翻译


丁兆丹

【光明论坛·怀古思今】

古训流传,儒家的理想社会论述映照现实。“大道行于世,公义为天下之本”,此言源于我国古代的《礼记·礼运》,是儒家对于和谐社会的深切期许。

“公义”的理念,是构建理想社会的基石。它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影响深远,被历代儒家所推崇,已然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先秦时期,这一思想便已深入人心,《尚书》、《左传》、《吕氏春秋》等古籍中,均有关于“公义”的相似表述,如“以仁爱邻人,国之宝也”、“之利,无所不为”、“治天下之道,先在于公,公则天下平”等。这些理念,作为优秀文化的核心,体现了对公平正义的朴素追求。

“大道行于世,公义为天下”的思想,历经儒家学者的传承与发展,自秦汉以后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它不仅是个人品德修养的高尚境界,也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准则。它还是理政的社会理想和指导原则,渗透于、社会治理、文化观念等多个领域。例如,选拔贤能、公私分明、倡导公德、视天下为一体等理念,都在实践中得以体现。

千百年来,“公义”的理想如火炬般传承,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思想箴言:“自我完善以利于时世,通达之时更致力于天下”、“先忧国而后乐家”、“立心以明其道、立命以生”、“的兴盛衰亡,关乎每个百姓”等。这些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尽管不同时期的表述有所不同,但追求“公义”的内在动力始终不变。

如今,“公义”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已深深烙印在人的精神世界中,成为独特的精神标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进步,“公义”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得到了新的诠释与实践,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大道行于世,公义为天下”的理念不仅蕴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在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及此理念,强调了其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秉承与“大道行世”一脉相承的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强调天下大同、各国共存共荣。面对气候变化、资源短缺、贫富差距等全球性问题,任何都无法独自应对。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携手共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人类。

在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公义”理念表现为以的发展机遇促进世界的进步。已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并愿意与其他共享发展机遇。将与世界各国一道,以人类未来为念、以福祉为怀,共同推进和平发展、互利合作的世界现代化进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继续以“公义”理念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愿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