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送孩子去英语班_幼儿过早学英语的利弊


谈及子女幼年时期接触外语教育的种种疑虑,许多人常持的看法往往偏向于'多多益善'、'早学早成'的观点。在此,让我们细细梳理下那些常常被提及或是公众所担忧的潜在弊端:

1. 外界认为外语学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耽误母语的发展。

2. 家长们担心过早、过重的外语学习负担会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

3. 担忧过早的外语学习若不,可能会影响孩子未来对语言的正确掌握,即所谓的基础不扎实。

在讨论之初,我们进行头脑风暴,提出各自的看法。就第二点和第三点而言,其实多数的担忧并未超出上述的范围。尽管有些人提出对于英语和汉语拼音混淆的疑虑,但这更多的是专业教育领域的议题。

对于“母语发展受阻”这一说法,在孩子幼儿阶段接触外语教育的情境下时常被提及。如今全民英语的背景下,孩子的英语学习负担与家庭的经济负担日益加重,呼吁英语减负的声音愈发高涨。汉语的博大精深不容忽视。主张孩子应先学习汉语的声音日渐响亮。我们必须明白,人类的语言和文化是平等的,不存在孰优孰劣。人类天生具有习得环境语言的潜能,所以孩子自然会习得其母语。

从逻辑的角度来看,许多家长和外语学习者在处理语言关系时存在问题。他们给予英语过高的社会价值取向,认为掌握英语就意味着一个美好的未来。但这样的观念忽视了母语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本质区别。试图通过简单的“家庭英语环境”或“全封闭”课程来培养出双语孩子,实际上忽略了语言的自身特性。

就语言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研究显示,早期外语学习对母语的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并不会造成长期的损害。比如某些孩子在语言表达上可能稍显迟缓,但在复杂语言环境中经过长时间的磨练,这种差异会逐渐消失。

教育工作者如小学教师等对此类问题有更深的了解。对于普通父母而言,不必过于纠结于诸如汉语拼音与英语字母的混淆等细节。我们应当更加关注实证性的研究来指导实际的教学与教育决策。

谈及第二个问题——学习压力过大。这不仅仅存在于幼儿英语学习中,也是现代普遍的教育现象。对此的评判与讨论超出了我的专业范围。

至于“基础打歪”的观点则显得十分武断和不实。这样的论调通常来自于一些英语教学机构或某些对孩子和自身抱有不满的父母。我坚信持有此观点的多没有亲身经历过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

语言的根本特征在于其交际性。学外语的目的应是能够交流、能够阅读理解、能够表达自己。而非简单地查字典、正音等机械性操作。

我想强调的是,目前孩子从小学习外语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于“生命成本”过高。在投资股票时,若大盘上涨而股票不涨,即使没有直接亏损也意味着时间和资金的浪费。同样地,如果孩子过早地开始过度学习英语而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或水平提升不明显那么这同样是一种不理智的投资。

在《再谈孩子从小学外语的益处》一文中我已指出从小学外语并不一定带来明显的速度提升或难度降低而最终达到的水平也尚未有明确的研究结论。因此过早过度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并一定得到预期回报无疑会使孩子的生命成本增大。

当然我并不是否定学习外语的价值只是要倡导在重视益处的同时更加理智地对待这一过程减少不必要的负担和风险。母语教育应被高度重视与外教学习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当前对于外语学习的“妖魔化”现象值得警惕。第二语言的习得是一个长期过程结果因人而异无需过度渲染和夸大。面对各种英语读物和教我们要保持淡定培养健康快乐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