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风示意图_山谷风的形成原理
- 一、季节风
我国夏季和冬季的风向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主要吹拂着东南风和西南风;而到了冬季,风向则转为东北风和西北风。这种季节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所导致的。
(一)夏季风
在夏季,由于印度北部形成低压中心,而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则为高压中心,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即从澳大利亚吹向印度。当风越过赤道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会向右偏转,从而形成西南季风。与此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高压区域的风也会向亚洲吹去,同时向右偏转,即为我们熟知的东南季风。
(二)冬季风
冬季时,亚洲中部会发展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而太平洋北部的阿留申地区则为低压。风从高压区域吹向低压区域,并在行进过程中向右偏转,因此形成了西北季风。与此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再次成为低压中心,风从高压向低压偏转,形成了东北季风。
图1:展示了我国夏季风与冬季风的分布及特点。
- 二、坡向风
在地理环境中,山坡的迎风面与背风面因为受到的风力影响不同,导致了两地的气候存在差异。
(一)迎风坡
当携带水汽的风遇到山脉的阻挡时,会抬升。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水汽因此冷凝并产生降水。这样的山坡即为迎风坡,其空气相对“冷湿”。
(二)背风坡
当风吹过山顶后,会开始下沉。随着海拔的降低,气温逐渐升高。这样的山坡即为背风坡,其空气相对“暖干”。当这样的风吹到坡脚时,可能会引发森林火灾或导致农作物枯萎。
图2:对比展示了迎风坡与背风坡的气候特点。
图3及后续内容中提到的相关问题及答案、精讲精析部分均对攀枝花的气候、天气及空气质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解读。
- 三、山谷风
在地理学习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考点是山谷风。
原理:在白天和夜晚,由于山坡和同高度的空气升温或降温速度不同,会形成气压差,从而产生山谷风。
(一)白天
在白天,随着太阳的照射,山坡的温度升高得更快。相比之下,同高度的空气升温较慢,因此会产生从谷底向山顶的气流补充,这便是“谷风”。
(二)夜晚
而在夜晚,山坡的温度下降得更快。这使得空气从山顶流向谷底,形成了“山风”。
图4:详细展示了山谷风的原理及白天夜晚的风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