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散文的三要素_写散文的技巧与方法
乌角先生科研写作解析
本文内容基于乌角先生的视频,经由本人整理,未经专家本人审阅。
乌角先生——科研写作的引领者
乌角先生是国内知名的科研写作辅导老师,他在悟空科研、学术期刊智能检索与精确投稿系统、AI智能论文生成系统等领域有着深厚的研发背景。他是国高·科研写作研究所“科研写作经典课程”的主要授课人,其学员遍布全国600多所高校的中青年教师与博士生。近五年来,乌角先生所辅导的学员成功申报了社科、人文社科等各级各类课题百余项,发表了SSCI、CSSCI、北大核心等各级各类论文八百余篇。
论文写作的逻辑与分类
论文的写作逻辑包含赏析式、描述式及思辨式等多种。本文将通过范文例子的方式,对这三种逻辑进行详细的区分与讲解。
一、赏析式论文
以题目《中西方传统大学知识生产方式:庙堂型与书斋型》为例,此篇论文属于描述型。文章首先对中西方知识生产方式进行对比描述,详细介绍了书斋型与庙堂型的特征,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文章还加入了感性的思考与感慨,描绘了书斋与庙堂的发展差异及命运。
二、描述式论文
以《大学何以陷入“废墟”:一个知识生产的视角》为例,该论文首先提出了大学知识生产生态及其危机的显性问题。随后,从生产变革与理念动摇的角度阐释了问题的外在与内在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该论文并未提出解决方案,这并非是作者无法解决,而是因为即便多人合力也无法给出完美对策。
三、思辨式论文——以《高等学校学生的边界与法律保障》为例
该论文从法律角度界定了学生的边界,并给出了相应的法律保障措施。相较于其他描述型论文,该论文更侧重于研究对象本身,而缺乏对研究问题的深入探讨。
四、混合型论文——以《“高度”还是“低度”:高校学生的教育学审视》为例
该论文以教育学为视角审视学生问题。文章不仅提出了显性的高校困境,还深入探讨了隐性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通过对学生过程的考察,文章否定了高度的假设,并进一步论证了学生为何是一种低度。文章强调了学生的实际意义及空间边界。
五、实证研究型论文——以《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实现——一项基于三份教案的行动研究》为例
该论文以三份教案为基础,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如何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问题。文章通过具体的行动研究,提供了实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以上五个例子涵盖了不同类型与风格的论文写作,希望能为广大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