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赏析_夜归鹿门山歌翻译及注释
孟浩然(唐代诗人)
暮钟传响已黄昏,江边渡口喧哗忙。江岸沙边人归去,我乘轻舟返鹿门。鹿门月色烟树现,恍入庞公隐居地。岩扉松径静无声,唯有隐者来去行。
译文:黄昏时分,山寺的钟声在山谷中回荡,渔梁渡口的人们争相渡河,喧闹非凡。人们沿着沙岸走向江村,我也乘一叶小舟返回鹿门。在月光的照耀下,鹿门山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仿佛来到了庞德公隐居的地方。岩壁的门扉和松间的小路静谧无声,只有隐居的人在此自由来去。
注释:鹿门山,位于襄阳,是诗人孟浩然的隐居之地。昼已昏,指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是洲名,位于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水经注·沔水》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喧闹声中显露出世人的繁忙与喧嚣。余,即我。烟树开指月光下烟雾缭绕的树木逐渐显现。庞公指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后采而逝。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之状,幽人指隐居者。
此诗乃一景一情之佳作。首写渡头之喧闹衬托诗人之沉静与超脱尘世之胸怀。继写人归我归展现不同归途,凸显诗人与世无争之志趣。再写月下鹿门山之景,展现隐逸之趣与意境。终写庞公隐居之所之寂寥,惟有诗人与山林相伴,与尘世隔绝,形成鲜明对比。全诗虽写隐逸之情,但对尘世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迫于无奈的情怀。
孟浩然之诗以平淡见真章,此诗亦然。通过描绘夜归鹿门之景与感受,抒发了诗人之隐逸情怀与志趣。从日落黄昏至月悬夜空,从江上舟行至鹿门山途,展示了从尘世至自然之隐逸道路。诗人虽未曾入仕,却以诗名动公卿,其诗多写山水田园与隐居之乐,情感真挚飘逸。孟浩然之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同为盛唐山水诗人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