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五是什么日_初七是人日初五是什么日
如若追溯节庆,心中深深铭记的春节传统为何?每人均有一番情深的回忆:围炉夜话、爆竹声响、岁岁团圆……春节的习俗,丰富多彩,不胜枚举。
春节,对于人而言,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随着时间的流逝,年俗已经化为血脉中的文化,即使远离故土多年,依旧心系故园。
除夕与年夜饭的温馨时光
严格来讲,“过年”其实是一段时光。从小年开始,一系列的传统习俗就为迎接除夕做好了准备:扫尘、沐浴、准备食品等等,忙碌之中洋溢着迎接新年的喜悦。
除夕之夜,又称“年三十儿”、“年三十夜”,是新年开始的标志。《说文解字》中讲到“夕”为夜晚,“除”即交替之意,两者结合便寓意着旧岁的离去与新岁的到来。
年夜饭是除夕夜的重头戏。美味佳肴早已备好,北方讲究吃饺子,南方则更偏爱年糕或米饭。饺子外形似“元宝”,年糕谐音“年高”,都是团圆吉祥的象征。
餐后,便是守岁的时刻。家人围坐一起,孩子们手持灯笼欢快地穿梭于院内与街头,踩踏着铺满芝麻秸的路面,发出阵阵声响。此举名为“踩岁”,寄托着对生活美好期许。
正月初一到初七的习俗与讲究
过完除夕,正月初一便是走亲访友的时刻。人们穿着新衣,准备着茶点糖果,热情款待来访的客人。
丰子恺曾在《过年》中描绘,“年初一上午忙于招待客人。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挤满了穿着新衣服的农民。”可见其热闹非凡。
传统习俗中,从正月初一到初七,每一天都有其特定的风俗与讲究。大年初一有画鸡、吃五辛盘等习俗;初二至初六则是休闲娱乐的时间;而到了初七的“人日”,更是有着祭祀人文始祖的传统。
破五的由来与意义
在初一到初七的春节期间,“破五”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古代社会因物质生活有限,人们为了祈求新年有个好开始,制定了许多年俗禁忌。
比如在新年期间要讲好话、不能骂人、不能打碎东西等。而“破五”这一天的到来,便意味着可以打破这些禁忌,重新开始。
当天清晨,人们会早早起床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声中,寓意着将一切不吉利的事物都赶走。
春节团聚的永恒主题
无论习俗如何变化,春节始终是人最看重的团圆节。
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曾写到,“除非万不得已,在外边做事的人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正体现了大多数人的心声。
即使是观念前卫的年轻人也会想方设法赶回家中。如在大城市工作的刘菲虽身处河北承德的一个小山村交通不便,但依然早早购票准备回家过年。
她打包回家的行李里装满了对家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爱意。她知道城市的繁华与热闹无法替代家的温暖和团聚的喜悦。
无论是北方的雪景还是南方的花市鞭炮映衬着门口的红对联和大福字都是春节独有的景致。(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刘菲为化名)
记者:上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