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的意思是什么_因材施教的正确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这位前苏联的教育家,曾言:“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皆有独特之处。要培养一代新人,首要之务在于发掘每个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这不正是我们教育界所倡导的因材施教之理念吗?
恰如这个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亦是如此。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这便是因材施教的基础。面对智力、能力、思维、性格和毅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应以人为本,让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得以展现,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的教育应尊重学生选择学习方法的,并允许他们以不同的速度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素质差异出发,针对每一个学生个体进行个别化的教学。
那么,古代的智者孔子和陶行知又是如何实施教育的呢?
子路曾向孔子请教是否应立即实施一个好主意。孔子教导他应先向更有经验和阅历的人请教,而非草率行动。而冉有同样的问题,孔子却鼓励他立即行动。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方法是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陶行知先生在一次武汉大学的演讲中,以公鸡喂食作比,阐释了教育的真谛。他认为,学生学习,效果往往不佳;而让学生自由学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则效果更佳。这体现了教育应当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真正做到这一点呢?
- 我们必须全面且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学生,对其个别差异与可变因素进行科学分析。这需要我们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分析其特点并引导其向好的方向发展。
- 我们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将“因材施教”真正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这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既考虑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又照顾到个别学生的特殊需求。
- 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特长,使其得到充分发展。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后进生,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长处。教师应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