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乙酯相对分子质量_石油醚
科技创新70年·历程
6月17日,屠呦呦团队公布了其青蒿素抗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发现双氢青蒿素在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方面具有独特效果。这一发现对于全球健康领域来说,无疑是一大喜讯。
自上世纪70年代青蒿素问世以来,其治愈的疟疾患者数量不计其数,为全球公共卫生做出了巨大贡献。青蒿素,是中医赠予世界的一份宝贵礼物。而这份礼物的背后,是无数科研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与坚持。
屠呦呦,作为中医研究院的终身研究员及青蒿素研究中心,对于青蒿素的研究与发现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她常说,个体的力量在疟疾防治的战场上虽显渺小,但只有有、有目标的大团队才能逐步战胜这一疾病。
的确,青蒿素的研发与应用是科研集体力量的体现。多年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抗疟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走出了国门,对全球疟疾防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临危受命,屠呦呦投身于抗疟中草的研发工作。面对艰巨的任务,她全身心投入,甚至将年幼的子女托付他人照料。她翻阅古籍,逐字逐句抄录中信息,终于在古籍中找到了青蒿抗疟的记载。
为了寻找有效的提取方法,屠呦呦决定采用来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分。经过反复的实验和试观察,她带领团队成功提取出了青蒿素,并进行了临床验证,证明了其对于疟疾的治疗效果。
随后,课题组面临的新挑战是找到青蒿素中的有效成分。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土法上马”式的实验,他们最终分离出了具有抗疟作用的有效单体——青蒿素。此后,他们还发现了疗效更好的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
如今,屠呦呦团队在青蒿素抗性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他们发现,通过适当延长用时间或更换已产生抗性的辅助物,可以应对青蒿素联合疗法出现的“失效”问题。团队还关注青蒿素的抗癌等功效,以及双氢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的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