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的三定原则是什么


本章节,将为大家分享第二个环节,即S-整顿的实施策略。

一、整顿的概述

在完成第一个S-整理后,我们清除了不必要的物品,现场仅保留了必要的物品。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必需品进行有序的整顿。

二、整顿的初衷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面临寻找物料、工具和资料的困扰。大家是否觉得在寻找上花费了一定的时间,虽然有些浪费但并不显著?通过我们对多家企业的作业分析发现,寻找过程中的时间浪费问题实际上相当严重。

现在,让我们一同观察一张物料寻找情境图。你是否在其中发现了熟悉的场景?许多效率的损失往往就在我们不经意间发生。

接下来,让我们对比整顿前后的变化,感受其中的差异。大家猜想一下,改善前和改善后寻找工具所需的时间分别是多少?

整顿的核心目的在于使员工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物品。检验整顿效果的一个有效活动是开展物品寻找时间竞赛。

三、整顿的标定

那么,是否存在一个寻找的参考标准呢?以下是我们的建议:

  • 常用的物品应该无需思考即可找到;
  • 每天多次使用的物品,应在10秒内找到;
  • 对于偶尔使用的物品,应有明确的指引,无需记忆。

整顿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三易”:易找、易取、易放。

四、整顿的步骤详解

公司层面需统一划线、定位和标识的标准。这确保了整个公司的整顿风格一致,避免出现五花八门的情况。

对区域进行整体规划。比如通道区、作业区、办公区、物料区、临时存放区等。

接着,确定物品的放置位置。这里的核心是就近原则,使用越频繁的物品应放置得离员工越近。

然后,选择适当的物品放置方法。这包括选择货架、物料盒、托盘、桌面等作为存放物品的容器。容器的选择还需考虑移动的便捷性,精益改善的一项原则就是尽可能减少对叉车的依赖。

做好标识工作。标识内容应醒目且易于寻找,标识格式应统一规范。

五、整顿的关键点与小结

总结一下,整顿的关键在于实现“三定”:定位、定容、定量。通过这三定,我们能够实现“三易”,即减少寻找的浪费,使作业循环时间更加稳定。这是我们标准化和精益改善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