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什么意思


教育学硕士,心怀教育理想,乐于与您分享育儿的点点滴滴。

前言

近日,某位朋友在社交群里分享了她的育儿困惑:“孩子实在难以。”她每天与孩子的互动中,总是遇到各种挑战。

一、日常育儿挑战

当她为孩子准备饭食时,越是禁止孩子用手抓,孩子反而越喜欢直接动手。玩玩具时,禁止孩子乱扔,玩具却总是被扔得满屋子都是。出门前催促孩子加快速度,孩子却总是故意磨磨蹭蹭。

这样的情境引起了众多家长的共鸣,大家纷纷表示:“孩子总是与我们唱反调。”“这叛逆期来得太早了。”随着孩子的成长,自主意识的增强,父母的“不要”和孩子的“偏要”成为了亲子间的常见对抗。

二、孩子为何“不听话”

心理学家进行的“白熊实验”揭示了一个有趣的心理现象:越是禁止自己想某件事,这件事越容易萦绕脑际。这便是所谓的“讽刺性反弹”。孩子的行为亦如此,越是被禁止的事情,他们越想做。

这背后与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有关。我们的语言在头脑中最终呈现为图像而非文字。当孩子听到“不要玩水”时,他们更可能记住的是“玩水”的图像。

三、严格禁止的后果

严格的和禁止不仅不能有效阻止孩子的行为,还可能引发孩子的补偿性心理。当孩子的欲望被长期压抑后,一旦有机会,他们可能会报复性地释放。

例如,有些孩子在童年时期被严格禁止吃零食,长大后可能会对零食产生极度的渴望和不满。这种未被满足的欲望会一直困扰着他们。

四、如何让孩子更“听话”

父母在设立界限和规矩的也应掌握一些技巧来让孩子更愿意听从我们的指导。

2. 体验式教育:通过让孩子亲身体验来得出结论,例如让孩子观看相关纪录片来理解刷牙的重要性。

3. 制定规则替代禁止: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应与孩子共同制定规则和时间约定,尊重他们的同时引导他们养成自律的习惯。

结语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在育儿路上不断摸索和学习。当孩子与我们唱反调时,尝试共情、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守望者,与孩子共同成长,体验彼此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