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今卒困于此
在语言中,有时句子的主语并非执行动作的主体,而是动作的接受者,这样的句式即为被动句。无论是现代中文还是古代中文,都有着表达被动含义的句式。
今日,我们来探讨一下古代汉语中独特的被动表达方式,请大家仔细聆听。
一、“为所”结构详解
例如,在《六国论》中有一句:“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这句话的意思是,拥有这样有利的形势,却被秦国的长期威势所胁迫。
再看,《鸿门宴》中的句子:“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这句话意味着,否则的话,你们这些人都要被俘虏。
“为所”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
①为……所…… 其语法结构为主语+为+施动者+所+动词。
②为所…… 其语法结构为主语+为所+动词。
即便在现代汉语中我们较少使用此类结构,但在某些情境下,如“王老师为情所困”,依旧可见其踪影。
二、用“于”表达被动
在古汉语中,“于”作为介词有时表示被动。例如:
1. 不受时俗的束缚,向我学习,即“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2. 你既然不能向东占据函谷关作为疆土,向南不能称王,反而被别人牵制,威望名声立刻殆尽,即“受制于人”。(《梁书》)
这种被动的语法结构为:主语+动词+于+施动者。
三、用“见”来表现被动
古汉语中,“见”可表示被动,相当于“被”。如:
1. 我实在担心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国,即“臣诚恐见欺于王”。(《史记》)
2. 而燕国被的耻辱也已消除,即“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四、无标志的被动情况
例如,《阿房宫赋》中的“戍卒叫,函谷举”,意为戍边的士兵一呼喊,函谷关就被攻下了。
再如,《周易》记载的“文王拘而演《周易》”,意味着周文王在禁时演算出了《周易》。
再看一个课外文言例子:《旧唐书》中的“王忠嗣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这里除了“为所”这一被动标志,“贬”实际上也隐含了被动意味。
课后小测验
在《陈情表》中有句话:“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这里的“见”是被动用法吗?请同学们思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