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下城区

杭州,乃浙江省之都会,古名临安、钱塘,乃华夏文明之源,亦是闻名于世的七大古都之一。此地景致秀美,尤如人间天堂,素有“东南名郡”之美誉,地江三角洲之核心。距今五千余年的良渚文化,被誉为“文明之光”,就发源于此。自秦时设县治(公元前222年)至今,历经二千二百年有余,其间五代之吴越国与南宋王朝均以此为都城。
杭州地处于东南沿海,浙江之北端,坐拥钱塘江下游之优越地位,亦是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之所在。其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之自然与人文景观遗迹尤为丰富。西湖文化跨越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等时期之精华,集山水、园林、建筑、名人、丝绸、名茶、饮食于一身,充分体现了杭州文化之精致、和谐与典雅之特色;而运河文化则展现了杭州开放、包容与民俗之特色。
杭州东北接嘉兴,北邻湖州,辖十区三县市,总面积达16850平方公里,为主要城市中面积较大者。其常住人口已达1193万。2020年,杭州市之地区生产总值已达16106,稳居城市之第八位。
秦朝统一六国后,于灵隐山麓设钱唐县,属会稽郡,自此揭开了杭州设县之序幕。两汉、三国、东晋时期,钱唐之名沿用不改(王莽时曾短暂改称泉亭县)。汉时西湖与海隔绝,成为内湖。此时期内,东吴创建者孙坚、孙策及孙权等英雄人物皆为浙江富阳人氏。他们历经数十年打拼,成功创建了东吴。
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印度僧人慧理在飞来峰下建立了灵隐寺,成为了西湖最为古老的丛林建筑。杭州自此名扬天下。萧梁太清三年(549年),钱唐县晋升为临江郡。南陈时改称钱唐郡。隋开皇九年(589年),钱唐更名杭州,“杭州”之名自此首次出现。大业年间,杭州因大运河而成为交通枢纽,并获得了“咽喉吴越,势雄江海”之美誉。
历代以来,杭州皆是人才辈出之地。如唐代的白居易曾在杭州任职并疏浚西湖;贺知章则是杭州萧山人氏;而许敬宗则历任礼部尚书等要职。南宋时期更是杭州历史上经济最繁荣、文化最灿烂的时期。元祐四年(1089年),苏东坡知杭州并疏浚西湖;岳飞亦葬于此。
自元至明清以来,杭州历经多次行政调整与变革。著名英雄于谦为杭州钱塘人氏;文学家袁枚、抗清将领毛文龙等亦为杭州人士。近现代以来,杭州更是文化灿烂、名人辈出之地。
愿杭州经济日益繁荣昌盛,百姓生活愈加美好。关注@蚕丝观下以探讨城市经济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