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什么意思
引言
问题核心在于:“仄声是属于哪一声?”
这个问题,实则是探讨诗词格律中声调的基础知识。汉字四声——平、上、去、入,而仄声则涵盖了上声、去声和入声。
如今的普通话中,一、二声为平声,三声与四声则构成了仄声的范畴。
入声的归类较为复杂,现今的普通话中已无明确的入声,但古时的入声字在现今的四声中仍有体现。
一、古时的四声与五声
古人在研究音韵时,多以声律为基,尤以魏晋时期编写的音韵学书籍为开端。
传世的早期韵书如三国李登的《声类》和晋代吕静的《韵集》,虽已失传,但从唐代封演《闻见记》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窥见其以五声命字的体系,这五声可能是指宫、商、角、徵、羽。
隋朝陆法言等人编撰的《切韵》成为诗词韵书的鼻祖,后来的唐韵、广韵、集韵、平水韵等均源于此。切韵体系采用的是四声,即平、上、去、入。
二、平仄的界定与含义
那么,何为平仄呢?
平声即平稳之声,不作升降之变;而仄声则是平声的反义词,意指声音有升降之变。
以《广韵》、《增韵》等韵书来看,平即平坦、舒展;而仄则含有侧倾、不平之意。
唐代诗人王睿在《炙毂子》中提及了平仄的实际应用,如“八月九月”中的“八”、“月”等字均为仄声。
三、平仄的具体分类及入派三声
在四声中,平声即为平日所指的一二声,如“妈”、“麻”。而上、去、入则为不平之声,统称为仄或侧。
以入声为例,宋以后有“入派三声”之说,意味着入声字分别归入了平上去三声中。如“叔”字今为一声,“国”字今为二声,“法”字今为三声等。
四、诗词谱中的标识与现代简化
在诗词谱中,平仄的表示除了汉字外,还使用符号如“○”标平声,“●”标仄声等。
如《纥那曲》这样的词牌格式,是近体五言绝句的一种形式,其平仄遵循一定的规律。
随着时代的发展,《通韵》的推广使得诗词创作相对简化,按照普通话的四声来界定平仄,使得创作更为便捷。
结语
掌握平仄是旧体诗词创作的基础。虽然现今有了简化的方式,但深入了解其历史渊源与具体分类仍是必要的。
无论是对于传统韵书的深入研究,还是现代简化的创作方法,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扬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