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浮力的知识点


重点内容一、浮力

一、浮力的定义

当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时,会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力,这个力被称为浮力。

二、浮力的产生原因

由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不同,从而产生了浮力。

具体而言,浮力产生的原因就是F浮=F下表面 - F上表面。

三、浮力的方向

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四、浮力的测量

通过公式F浮=G-F拉可以测量浮力,其中G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F拉为物体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示数。

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所受的浮力就越大。

重点内容二、阿基米德原理

一、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这个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二、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

三、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1)物体“浸在液体中”包括“全部浸入(浸没)”和“部分浸入”两种情况。

(2)G排是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不是物体自身的重力。

(3)ρ液代表液体的密度,与物体的密度无关。不同材料的物体,只要它们浸在同种液体中且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所受的浮力就相等。

(4)V排是排开液体的体积,不一定等于物体的体积。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等于物体的体积。当物体只有部分浸入液体中时,V排小于物体的体积。

练习提升

(1)同一物体在“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时,液体密度越大,所受的浮力也越大。

(2)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质量是相等的。

(3)在水中悬浮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4)并不是所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当物体底部与容器底部黏合很紧密时,就不受浮力。

(5)物体的体积大小与所受的浮力没有直接关系,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6)无法简单地说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一定大于沉在水底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因为排开水的体积不确定,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4)、(5)、(6)点内容重复出现,可能是为了强调理解或加深记忆。但在实际学习中,理解一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