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竭的近义词


【高质量能源新闻,欢迎您点击关注】

在焦作停留的时光里,我竟察觉到一丝与往常不同的清新。妻子在夜间的洗漱时惊奇地呼喊:“回到这里几天了,我竟然没注意到我的鼻孔里没有黑色的灰尘!”这种微妙的转变将我牵回到昔日里那个满是黑色颗粒的日子。

自从孩提时代,焦作的名字就与煤炭紧密相连。乌金之美誉,不仅贴切地描述了这种黑色资源的价值,也象征了焦作曾经的辉煌。在九十年代,焦作是煤炭工业的明星城市,上千家企业围绕着煤炭发掘与配套产业繁荣发展。那时的焦作,因煤而兴,煤炭工业的增加值占据了全市工业的绝大部分。

在这片因煤而荣的城市背后,却隐藏着许多因黑色带来的困扰。有人说,从焦作的名字就能嗅到煤烟的气息。确实如此,那个时代的焦作被黑色覆盖得无孔不入,不仅煤矿林立,水泥、火电、炭素等重工业也在城乡各地盛行。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上空的“乌云”,黑色的粉尘随风飘散,难闻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特别是在矿区腹地,我们被一片黑色所笼罩。售煤处、选煤场、矸石山等地方,一旦风起,黑色的沙尘便肆虐起来,人们不敢开窗、晾晒衣物,更不敢穿着白衬衫和白球鞋出门。

我1996年的记忆中,搬家至王封煤矿附近的那份喜悦短暂而深刻。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选煤厂带来的困扰。新居的生活让我真切感受到,清晨鼻孔里的那圈黑迹成为了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长时间以来,即使是努力清洁地板和桌子,也难以摆脱那层煤灰的困扰。

那时焦作的城市色彩似乎只剩下黑与灰。一位作家动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焦作:“踏入焦作城,满目皆是黑煤土。呼吸不满足,还需水中寻。久居此地者,苦楚自知深。”亲朋好友从南方回来后总会感叹,这里的空气中没有了尘土的烦扰。

终于,焦作,终止了环境牺牲与粗放发展的道路。“鼻孔里的黑”渐渐成为历史。那些曾经的朋友们的期盼也终于变成了现实。

经过十多年的转型发展,焦作从昔日的黑色煤城转变为如今的山水园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采矿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大幅下降,绿色逐渐取代了黑色,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新底色。

作为煤矿子弟的我见证了焦作从“黑”到“绿”的转变。如今这里有了更多的蓝天白云、更清新的空气和更多的绿色公园和广场。人们漫步在花红柳绿、天朗地清的环境中,怎能不心生欢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