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影视剧情之外
近年来,恋综节目的进化速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恋综不再仅仅停留在爱情乌托邦的描绘,而是开始深入现实生活的细节,关注人们在亲密关系中的自省与治愈。
接连推出的恋综节目,如《再见爱人》和《春日迟迟再出发》,不仅温情满满,更添加了综艺本身的娱乐性,成为下饭好菜。
在韩国,虐恋成为了恋综的新主题。节目以时间为线,展现男女双方多年的纠缠,通过双向误会和深爱却错过的情节,让观众体验到爱情的甜蜜与痛苦。社会学家霍妮认为,的冲动源于对爱的需求,而虐恋关系的核心是人与人通过类似屈辱、伤害和惩罚的方式强烈相连。
恋综中的“虐恋”情节,表面上看是为了制造冲突,引发社会讨论。这种冲突让观众自发地站队,为喜欢的角色加油打气。例如在《换乘恋爱》中,普贤和浩民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了爱情的痛苦与挣扎,形成了两派观点。一方的心疼与另一方的批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观众在节目中既是旁观者,又是参与者。他们通过建议、劝告等方式,为喜欢的角色出谋划策,体验施虐与的双重。这种权力互换与反转的情节,传递出个体情感能够超越现实理性的力量。
韩国恋综的虐恋叙事有着明确的路径。时间跨度上的纠缠、彼此间的误会、甚至第三者的搅局,都是常见的剧情。但无论采用哪种路径,爱与惩罚总是相伴而生。者通过自我贬低、自我受伤来确认“自己是被爱着的”,而这种确认又冲淡了的痛苦。
大众首先与者产生共情,然后在剧情发展中积累对施虐者的情绪。当施虐者突然醒悟,或被第三方激发起对者的爱时,施虐者与者的身份能够瞬间反转,大众也能达成情绪的释放。
虐恋情节虽然在小说、电视剧中常见,但恋综中的虐恋元素更具备大众接受度和普世价值。因为这些元素更贴近现实生活,更能引起普通人的共鸣。无论是异地聚少离多、收入差异还是家庭背景差距等现实问题,都是恋综中虐恋情节的现实基础。
从娱乐内容产品的角度来看,恋综的成功不在于是否真正展现嘉宾的恋爱故事,而在于是否能让观众上头、产生共情。只要观众能参与其中,无论是扮演施虐者还是者,只要能产生情感共鸣,对于娱乐内容本身来说就足够了。
恋综节目在把握人性切口的更注重落地性。他们深入了解观众的心理需求,通过精心设计的剧情和人物关系,让观众体验到爱情的甜蜜与痛苦,同时也反思现实中的爱情与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