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啸龙吟何驸马唱的诗句
于永军
昔夜梦醒于风雷之中,仿佛听到那如龙之吟的声响。众所周知,龙乃华夏先民的灵性图腾,其历史悠久,自庄子《列御寇》中的“世上本无龙”之说流传至今。
诗人们常借助想象的翅膀,探寻龙的踪迹,描绘其景象。“龙吟”一词,便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成为描绘声音、寄托情感、表达意境的重要词汇。
“龙吟”,实为龙的鸣叫之声。在古代典籍如《易·乾》和《诗经》中,均有关于龙的描述。唐代家孔颖达的注释更是赋予了“龙吟”深意:它象征着祥瑞和灵性。
东汉张衡的《归田赋》中首次出现了“龙吟”一词,用以形容地动仪上龙的形象所指示的方向。而后,北齐的郑述祖以梦中听琴之经历创作了《龙吟十弄》,使得“龙吟”一词更增添了美妙的音乐色彩。
在古诗中,“龙吟”不仅用于赞美音色韵律的绝妙,更寄托了思想奔放、意境开阔的美好寓意。它常被用来象征吉祥、喜庆,以及人们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例如,唐代顾况的诗句“龙吟四泽欲兴雨”,将龙吟作为兴云降雨的先兆;庄南杰的《阳春曲》则以凤叶龙吟来描绘春风拂煦,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
龙在古诗中既是吉祥的象征,也常被用来比喻和象征理想愿景。如北宋孔武仲的诗中以龙吟虎啸比喻辉煌的理想;元代王哲则用虎声震动、龙吟唤醒来描绘农田的繁忙与丰收的喜悦。
“龙吟”还常被用来描绘气象壮美、山川秀丽。如程师孟的诗句“高城落日龙吟角”,描绘了日落时分的壮美景象;而李白的“熊咆龙吟殷岩泉”,则用以形容山林的磅礴气势。
无论古今,“龙吟”都是赞誉优秀人才的专有词汇,投放赞誉的对象广泛而多样。从文人墨客到江湖艺人,只要人有所长,均可配享“人中龙”的美誉。
古人常以“龙吟”抒发豪情壮志和进取精神。如陆游自认能写出“万龙吟”的诗篇,表现了其豪气和自信;而洪秀全的《吟剑》更是以“虎啸龙吟光世界”来抒发其壮志凌云的抱负。
当前,随着甲辰龙年的来临,更是以此为吉兆,寄予更大的期待。字里行间充满豪情壮志的诗词,如陆游的“横笛三尺作龙吟,腰鼓百面声转雷”,更是激发了人们对更高境界和更广阔世界的追求。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时代,我们不禁要问:你我又何尝不是那腾飞中的“人中之龙”?愿我们都能在生活的舞台上奏响自己的“龙吟”,谱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平台——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您的每一次报料都将为我们的工作带来动力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