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4歌词


自古即受追捧

在繁花似锦的宴会上,仆人们穿梭于曲栏之间,一盘盘精美的食物呈现在宾客眼前。其中,那银貂裘少女殷勤唱着的“小契丹”,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红彤彤的下,盛在金盘中的鹿尾,成为了关注的焦点。鹿尾,早已不仅仅是道菜,更成为了皇室与显贵的象征。

鹿尾的历史可追溯至古时,南梁刘孝仪款待北魏使者时的感叹,到唐代边疆地区进献的贡品,再到宋代文献中的罕见记载,都见证了鹿尾的不凡。在辽、金、元、清的历史中,鹿尾的记录屡见不鲜。尤其是清代,鹿尾更是上层社会的常见佳肴。

入关前,八旗贵族的生活中就有鹿尾的身影;入关后,鹿尾成为东北进贡的大头。皇帝赏给臣子的礼物中,有无鹿尾,成为臣子是否得宠的标志。朝中群臣,书信字画之外,若没有鹿尾互赠,都显示不出庙堂的贵气。

鹿尾之所以受到追捧,其原因多样。其一,鹿在古代被视为瑞兽,谐音“禄”,蕴吉祥意义。逢年节时,鹿尾被皇室用作赏赐之物,寓意福禄。其二,鹿尾被视为具有补功能,滋阴补肾。其三,鹿尾烹制后味道鲜美,是一种上等食材。其四,清代以来,鹿尾与熊掌、驼峰等被列为八珍,此菜一出,万菜黯然。

从皇室到,对鹿尾的追捧导致了其价格昂贵。一条鹿尾的价格,甚至超过了一头整鹿的价值。尽管价格不菲,能得尝者仍为上层社会。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虽无法品尝到鹿尾的美味,但也会用其他食材代替,比如精心煮上几根猪尾,也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风味。

清室逊位后,鹿尾失去了其寓意,但依然为人们所珍视。如今,当我们品味那曾经只有皇室与显贵才能品尝到的鹿尾时,不禁会想起那个时代的故事与情怀。无论是曾经的辉煌还是现在的平凡,那些关于鹿尾的记忆与故事,都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珠。

给忠心老臣的礼物

入关前后的皇家与贵族们,都将鹿尾视为珍品。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都曾以鹿尾赏赐亲信臣子。对于受宠信的重臣,清廷常以鹿尾作为赏赐,寓意着皇家的恩赐与荣耀。

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等皇帝,都曾多次赏赐鹿尾给大臣。这些鹿尾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赏赐,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与肯定。臣子们收到鹿尾后,或独享其美,或与友人分享,或转赠他人。无论何种方式,都显示出鹿尾在当时的重要性与珍贵性。

无论是赏赐还是接受赏赐,鹿尾都成为了清代上流社会宴席上的重头戏。当鹿尾出现在宴席上时,满堂色欣动食指,成为了一道令人期待的美味佳肴。

清代吃鹿尾时,还有个别出心裁的游戏。吃完尾巴上的肉后,众人会共同嚼其骨,这种独特的吃法也成为了当时的一种风俗。

清代名士、们对鹿尾的追捧与喜爱也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文化现象。他们在诗词中赞美鹿尾的美味与珍贵同时也将吃鹿尾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来展示自己的身份与地位。

鹿尾为何受到欢迎

除了上述提到的吉祥寓意、补功能、美味佳肴以及文化象征外其实还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审美观念有关。在清代社会、战乱频繁的背景下人们更加珍惜和平与稳定的生活而鹿尾成为了这种稳定与繁荣的象征之一。同时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对于美食的追求也更加讲究而鹿尾正是一种符合当时人们审美观念的美食佳肴。

此外清代的饮食文化也达到了一个高峰期各种美食佳肴层出不穷而鹿尾作为其中的一种代表了当时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也成为了人们追捧的对象之一。

不仅如此在当时的医学观念中认为鹿尾具有滋阴补肾、强身健体等功效这也使得鹿尾更加受到了人们的追捧与喜爱尤其是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皇室宴席、聚会等更是少不了鹿尾的身影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时尚与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