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风的故事
吾之双亲,根植于农村,尤以家母为甚,未曾踏入学堂,然对吾等要求甚严。
自儿时记忆起,家中常有宾客造访。父母总是热情招待。彼时物资匮乏,生活拮据,每一分都需精打细算。父母总是将家中最好的事物呈于宾客之前,我等子女则需在厨房啜食剩余的菜肴。若逢宾客到来而饭菜不足之时,吾等只能忍饥挨饿返校。尽管父母心中多有不舍,但面对此情此景,仍需先满足宾客之需。每逢我们只能默默忍受,期盼着下一顿的来临。
父母一生勤勉节俭,常言:“与人为田赛种,不与人为年比富。”家母更是闲不住身,舍不得吃喝。自幼时起,我们便能理解其辛劳。昔日父亲于村小教书之余,亦助家中劳作。然农活多落在家母肩上,为供我们读书,家母不仅养鸡养猪,还承包他人田地。日复一日,起早贪黑。如今日子渐好,父亲退休,生活无忧,我们亦能略尽绵薄之力。但家母依旧劳作不息,缘于家事繁多。自幼时起,我们便分担家务,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无所不能。犹记我参加工作后归家放牛之景,乡人见此皆笑言:“你当老师了竟还回来放牛?”
受父母影响,我们对子女的教育亦甚为严格。教育他们讲文明、懂礼貌,待人接物需注重礼节。从小孩子便养成习惯,至今已长成两个未曾言脏的子嗣。记得一日常携子伴游之际,于餐桌为子夹菜后,子抬头脆生生道:“谢谢妈妈。”友人听后愣住,继而笑言:“你们家人真奇怪啊!”在我看来,此乃理所当然之事。又言及感恩之教,至今在家中,孩子们仍习惯道谢于父母。每逢遇见邻居或进出小区时,孩子们都会主动打招呼:“爷爷好、奶奶好……”小区邻居常赞誉我:“你家孩子真懂事。”
教导子女孝顺长辈亦是我们的家训之一。每逢有美食之时,孩子们总会想到为我们留一份。周末归家亦会主动做家务如洗碗、打扫卫生等。因我与丈夫皆为农村出身之人因工作等缘故鲜少归乡每年却能多次给乡中长辈带去孩子们的关爱与小礼物孩子们亦会主动询问爷爷奶奶喜好并为之准备。
自幼培养孩子们的自立能力亦是我们所重视的。儿子自幼便常协助姐姐照顾年幼的弟弟如照顾弟弟入睡、洗脸洗脚等家务事皆能胜任。每逢我晚归之时常见姐姐与弟弟坐在门口台阶上等待心中五味杂陈。
后来家境渐好但孩子们自立自强的品质依然未变。如儿子八岁时与小朋友发生争执被对方家长训斥后虽感委屈但姐姐得知后立即带领弟弟下楼找对方理论最终为弟弟讨回公道。
两孩子初中便开始住校自食其力。洗衣服、整理行李皆由自己打理。周末或放假回家有时我因忙碌不能接送他们便独自坐公交车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我们不在家时他们亦能自己做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