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汤圆的作文
林燕燕的故事
冬至的夜晚,月光洒在寂静的南方小城,朔风微起,仿佛宣告着冬天的到来。在这个地方的习俗中,冬至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传承着古老情感的日子。家乡的人们在冬至这天,会搓起象征着团圆和美满的汤圆。
相传古时有一个叫顺安的男子,因家境贫寒而晚婚。他的母亲因过度忧虑而神志不清,无法治愈。顺安心急如焚,尝试了各种方法,最后在冬至那天,他用糯米磨成粉,做成丸子煮熟给母亲吃,竟意外地受到了母亲的喜爱。此后,他便每年如此,将丸子挂在门框上、窗边和墙头,以此故事流传了下来。
回想起儿时的记忆,母亲的元宝汤圆总是让我心生欢喜。冬至前夜,母亲会去集市购买糯米粉、生花生和白砂糖。她总是亲手将花生剥壳、炒制、碾碎,再与糯米汤圆相结合,制作出独特的味道。
冬至那天黎明前,母亲便开始忙碌。她将糯米粉与水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待面团醒发后便开始包汤圆。她手上沾点清水,以防粘连,然后取适量面团搓圆、捏薄,将花生碎和白砂糖包裹其中,再巧妙地将汤圆皮捏紧,形成元宝的形状。
我和弟弟总是早早醒来,想要帮忙包汤圆。虽然我们的手法不如母亲熟练,包出的汤圆形状各异,但母亲从不责备我们,反而笑得合不拢嘴。我们守在锅边,看着汤圆在热水中翻滚,那馋涎欲滴的样子现在仍历历在目。
母亲的汤圆不仅好吃,更是她多年苦练的结果。她从小便跟随大姨学习制作汤圆的技艺,并在之后的打工生涯中以质优价廉的汤圆赢得了众多客人的好评。即便在繁忙的摆摊日子里,她也从不忘记为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一些免费的食物。
随着时光流逝,我已长大。超市里的汤圆越来越精致,口味也层出不穷。然而在我心中,母亲亲手制作的元宝汤圆依旧是最美味的。它的味道不仅仅是糯米和花生的混合,更是一种家的味道、一种爱的味道。
《巴蜀文学》荣誉出品
主编:笔墨抒怀
达州广播电视报及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与本故事携手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