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锅烤肉的来历和传说


延边,一片物产丰饶的土地,尤其是盛产滑石的独特资源令人瞩目。族民众主要使用的炊具——石锅,正是以这种独特的滑石为原料制成。石锅的耐热、耐寒性能卓越,在长白山高寒地区尤为珍贵。在我看来,没有任何一种炊具能够与之匹敌,其实用性无与伦比。

石锅不仅仅是炊具,更是族文化的独特体现。每个都有其独特的特性,而饮食习惯正是保持这些特性至关重要的方面。提起族的美食,石锅拌饭无疑是最令人联想到的。虽然无法确定族开始使用石锅的具体时间,但他们的餐饮文化似乎一刻也离不开这口石头制成的锅。无论是石锅拌饭、石锅酱汤还是石锅烤肉,所有能感受到的热烈情感,都可以通过石锅来表达。

石锅之所以受到族的喜爱,成为长白山脚下最受欢迎的炊食,是因为它具备耐寒耐热、保温性强的独特特性。延边地区丰富的优质滑石矿资源为制作石锅提供了理想的原料。早期的族人利用地表上的滑石,经过精心凿制,创造出生活中必需的炊具。与其他石料相比,滑石具有耐热性强、导热迅速、保温持久、节省燃料、不粘锅、易于清洗的优点,使得族在保持食材原味的饮食特点上得以最大化发挥。

盖崇军,一位敢于创新的石锅匠人,是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族石锅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他师从族石锅老匠人李钟石,对石锅制作技艺充满热情。从小在延边族村落长大的他,对石锅制作过程中的敲打凿磨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继承了传统的制作工艺,同时注重创新,将石锅制造技艺进行了技术升级,引入了机械化车床筑形和半自动化打磨,大大提高了石锅的产量和质量。

随着现代化工业技术的支持,盖崇军制作的族石锅产量得到了大幅提升。他不仅加工滑石石锅,还致力于其他石料乃至硬度更高的玉石石锅的制作,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他通过创新,不仅提高了石锅的制作效率,还方便了民众的使用,提升了生活效率。目前,他的石锅工厂正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迈进。

对于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与发扬,盖崇军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但并不意味着停滞不前。时代在发展,生活在进步,如果仅停留在传统技艺上,就会失去生命力。他的石锅工厂不仅传授石锅的历史和制作技艺,还鼓励学习者探索新的制作技艺,投入到石锅的加工和生产中。这样的非遗产品的产业化推进,一方面为当地带来了便捷,另一方面也为这项非遗传统技艺找到了更好的信息承载和传递方式。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非遗传承人和产业项目推动者参与到非遗传承与创新的话题讨论中,共同推动非遗技艺的提升、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和非遗产品的产业化推进。我们也应该尊重原创稿件的知识产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录或引用。合作请致电:XXX-XXXX-XXXX。梁芳担任栏目主编,钱文波负责图片视频的拍摄工作,《稿件版权: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