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六欲红尘事,下联


当我浏览头条时,一个富有创意的对联话题吸引了我的注意:上联“一三五七九求偶”,这激发了我对对联文化的浓厚兴趣。

显然,这是一个数字对联。上联的“一三五七九”都是奇数,而“求偶”则具有双关意义,既是对数学中偶数寻找的表述,又隐含寻找伴侣、伴侣之意的妙趣。顺着这个思路,下联可以轻松地延续为“二四六八十成双”。上下联的数字一一对应,奇数与偶数相对,“求偶”与“成双”相呼应,无论从数学角度还是生活寓意层面看,都显得巧妙绝伦。

谈及数字对,不禁让人想起那些经典的对联例子。如“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相传这是古代文人雅士在游山玩水时的即兴创作。一位文人在行至苏州七里山塘时,被沿途风光吸引,行至半途,感慨之下创作了这一联。同行者经过思考,对出了下联。这副对联巧妙地运用数字,描绘出山塘的长度、行程中的位置以及在蛮洞行走的地点,数字的运用相互呼应,充满趣味。

还有一对对联“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与“十年寒窗,进了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天一定要中”。这两联生动展现了在古代书生乘船赶考时遇到的困难波折以及他们求学的刻苦努力。数字在这里完美融合进生活场景与人物情感之中,让人印象深刻。

“二三四五,六七”这组数字对联也颇有意思。它的横批是“缺一少十”。仔细琢磨,上联缺少“一”,下联缺少“十”,但深入解读后,“一”谐音为衣,“十”谐音为食。这个对联实际上是在表达对缺衣少食生活的感慨。简单的数字组合背后蕴如此深刻的寓意,令人拍案叫绝。而关于这个对联还有一个横批:“南北”。其寓意为无东西。在古汉语中,“东西”代表实物,“南北”则代表空无。这是旧时一位贫困书生所写,用以表达他家中空空如也的困境。这个对联的简单与深刻,让人不禁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