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从哪个节气开始
“寒来暑往,暑热三伏。”随着七月的气息扑面而来,人们的话题似乎只剩下一个关键词——“热”。随着小暑节气的脚步,天气逐渐升温,而“三伏天”更是将炎热推向了新的高度,仿佛开启了“蒸烤模式”。
说到这闷热潮湿的“三伏天”,相信大多数人的脸上都会露出无奈的神情,仿佛能感觉到那股逼人的暑气。就在7月16日,初伏已至,随之而来的便是长达40天的酷热考验。
“三伏天”,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这是一年中最炎热、潮湿的时期,通常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尽相同,中伏的长短也有所变化。按照传统的推算方法,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开始,第四个庚日则是中伏的起始,而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则标志着末伏的来临。由于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因此初伏和末伏固定为10天,而中伏的时间则可能因年份而异,有可能是10天或20天。今年2022年的中伏更是长达20天,使得整个三伏天共计40天。
如此炎热的天气,让古代文豪们也难以忍受,纷纷在诗篇中留下了对酷暑的描绘。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就曾写道:“金数已三伏,火星正西流。”可见当时的高温酷热,让诗人们也难以承受。
在这漫长的苦夏中,人们也有自己的一套应对方式。在酷热的天气下,人们容易感到身体疲倦、胃口不佳。在炎热的夏季里吃点好的是熬过酷暑的良方。“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流传的民谚反映了人们在夏日对面食的喜爱。还有一些传统习俗如食新、吃藕等也是夏季的食俗之一。不仅如此,古代人们还讲究“以热制热”,通过食用一些温热性的食材来补充大量出汗后虚弱的身体。晒伏姜、喝伏茶、吃伏羊等饮食习惯成为古人度过“三伏天”的方式。
尽管天气炎热如汤,但在古人的智慧下,仍有种种方式度过这段炎热的日子。正如小暑已过,接下来的日子虽热,但只要熬过这段看似无边的暑热“三伏天”,凉爽的秋日便近在眼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我们将有费用酬谢。您可以通过微信关注:ihxdsb,或者通过QQ: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