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氨气的来源**
新居中的氨气主要源自两方面。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加速混凝土的凝固或应对冬季施工防冻,混凝土中会被加入高碱性混凝土膨胀剂、含尿素与氨水的混凝土防冻液等外加剂。这些富含氨物质的外加剂会在墙体中随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变化而释放氨气。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时,氨从墙体中的释放速度会明显加快,导致室内空气中氨的浓度超标。
室内空气中的氨还来自于木制板材和家具。在木板材的加压成型过程中,大量使用了黏合剂,这些黏合剂主要由甲醛和尿素加工聚合而成。它们在室温下容易释放出气态的甲醛和氨气,从而导致室内空气中的氨污染。类似的,室内装饰材料如家具涂饰时使用的填加剂和增白剂,也大多数含有氨水。这些产品在室温下会释放气态氨,进一步造成室内空气中氨的污染。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污染释放期相对较快,不会在空气中长期大量积存,对的危害相对较小。
**氨气的危害**
人对氨的嗅阈为0.5-1.0mg/立方米。低浓度的氨对鼻及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症状轻重取决于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对接触的皮肤有腐蚀和刺激作用,能吸收中的水分,使蛋白质变性,细胞膜结构。高浓度氨除了腐蚀作用外,还会通过三叉末梢的反射作用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
氨以气体形式进入,部分被二氧化碳中和,其余被吸收至血液,少量可通过汗液、或呼吸。氨被吸入肺后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运氧功能。短期内吸入大量氨后可能出现多种不适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等。
**氨气的释放影响因素**
国内研究者采用环境舱模拟研究了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交换率变化对墙体试块中氨的释放规律。在温度和相对湿度一定的情况下,空气交换率的增大可以降低环境内氨的平衡浓度,但氨的挥发速率和完全释放时间与交换率并非正相关。温度升高时,室内氨平衡浓度升高,挥发速率变大,完全释放时间缩短。
**室内氨气的防治**
降低室内氨气污染的首要任务是预防。应尽量减少使用或避免使用含氨物质的建筑材料。装修时,应减少合成板材的使用,并尽量选择低添加剂或增白剂的涂料。如果已经存在污染源,有几种主要的降低污染方式:
1. 换气法: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风换气。当室外空气质量较好时,打开门窗通风,将室内有害气体室外。
2. 污染源封闭法:为阻止建筑物内的氨气污染物外泄,可在房间墙面、楼面等外露表面涂刷气密性涂料,隔离逸散的氨气。
3. 利用光催化技术:这是一种将光化学和催化剂有机结合的先进技术。例如,叁素新材料研发的光触媒分散液具有高效光催化活性,可有效净化室内环境中的氨气。
4. 吸附净化法:使用改性活性炭通过吸附法降低室内氨污染。普通活性炭对氨气有物理吸附作用,但通过改性处理可以极大提高其对氨气的吸附能力。
室内氨污染现状依然严峻。为控制室内氨污染,应尽量选择低含尿素氨水量的建筑材料及添加剂,在建筑施工或装饰阶段消除污染。装修时应选用天然无害化材料,并保障室内有新鲜的空气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