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衣怒马少年时全诗
大家对杜甫这位诗圣的印象或许多为现实、穷困潦倒、关心民生疾苦等。但其实,很多人只看到了杜甫后半生的样子。
提及杜甫,你会想到哪些名句呢?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还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亦或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也是杜甫有记载的第一首诗。
杜甫出身于北方大士族京兆杜氏,家境不错,天资过人。他在年轻时便广结名仕,意气风发,才思激荡,心怀浪漫。在27岁那年,正值青春年华的杜甫,面对齐鲁大地的巍峨泰山,写下了著名的《望岳》。
这首诗,展现了杜甫年轻时的憧憬和志向,他仰望着天空,面对着大地,心灵自由,梦想启航。这首诗中的“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心中轻狂之意的释放,也是他对未来的无限向往。
命运总是多变。21年后,杜甫写下《春望》,那时昔日开元盛世不再,长安城一片荒芜。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精神小伙,心中只有乱世的悲苦与饥肠辘辘的乡愁。
青春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阶段,杜甫也不例外。他从山东的少年生活,到困守长安、经历安史之乱,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也被现实慢慢打败。
《望岳》与《春望》是杜甫人生的两个重要节点,也是其诗歌中的关键坐标。它们像杜诗下的两颗闪耀的双子星,同样千古名篇,同样春天的凝望,却形成巧妙的对比和的落差。这种落差正是盛唐的兴衰变迁在杜甫个人生命中的写照。
杜甫的《望岳》总共有三首,分别写于他的青年、中年和老年时期。只有这首写于青年时期的《望岳》才能和《春望》形成前后呼应。它们让我们直观地看到安史之乱对王朝的影响以及杜甫个人的悲欢际遇。
杜甫是一个多面而丰富的诗人。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你对诗圣杜甫有更全面的认识。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