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鸩止渴的鸩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文献中,对于未知的事物,如,都有着如《山海经》般的奇妙想象。即使是记载于野史、武侠小说之中的鹤顶红、孔雀胆,也充满了神秘色彩。在正史中,也提到了“鸩”这种毒鸟。
晋人和鲁人曾执行卫国国君,使其饮用鸩酒而毙命。《史记》中也有关于使用鸩酒的记载。有一个成语“饮鸩止渴”,意为用鸩鸟的羽毛泡成的毒酒来解渴,喻指采用有害的方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附子是一种经过加工处理的植物,其毒性程度取决于处理方式。虽然“鸩”在传说中与龙、凤、麒麟等一样神奇,但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古人想象力的产物。
那么,“鸩”所依据的鸟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从古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鸩是一种大如鹰,紫绿色,有毒,颈长七八寸的鸟类。其雄鸟名为运日,雌鸟名为阴谐。它们以蛇为食,甚至能用羽毛沾酒。
说到鸩,让人联想到蛇鹫。看来鸩类似于食蛇的蛇鹫、食腐的秃鹫和兀鹫与训狐三者的结。其中,训狐即猫头鹰的一种,名叫雕鸮,为猫头鹰中体型最大者。它主要以鼠类为主食,也捕食其他动物,甚至可捕食狐狸和野猫。在一些地方,人们称其为“恨狐”。
蛇鹫以蛇为食,在古人看来肯定身蕴巨毒。但实际上,蛇毒也是一种蛋白酶,只要不入血,吃到肚里是没事的。秃鹫、兀鹫的胃液酸性极高,绝大多数细菌都难以在其中存活。而恨狐因为昼伏夜出,难听,自古以来即为恶鸟。在古人朴素的世界观中,颜色艳丽的东西可能都有毒,而丹顶鹤头上的那一抹鲜红和孔雀的一身翠绿羽衣很可能成为了人们恐惧的根源。对于“鸩”的恐惧则复杂得多,包含了人们对毒蛇、腐烂尸体、黑暗未知的恐惧。
现实中,丹顶鹤的“丹顶”是性成熟的标志,并非毒素之处。曾有好奇宝宝做过实验,在食饵中加入丹顶鹤“丹顶”的细屑,小动物并无异常反应。古人的想象力丰富,对于未知事物充满了奇妙的想象,而这些想象也是基于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恐惧。
补记:丹顶鹤的“丹顶”实际是没羽毛的红色头皮,是性成熟的标志。而古人则认为这是丹毒所致,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误解。经过实验证明,“鹤顶红”并无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