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头的意思是什么


《百尺竿头与十方世界的禅意》

在古老的北宋时期,释道原的《景德传灯录》中记载了一个关于长沙景岑禅师的成语故事——“百尺竿头”。这个故事源自唐朝,描述了一位高僧的修行历程和智慧。

景岑禅师是湖南长沙人,是著名的南泉普愿禅师的徒弟,马祖道一禅师的徒孙。他被誉为招贤大师,造诣高深。这位大禅师不仅学问渊博,还常常到各地传法讲经,为苦难众生指引解脱之路。

某日,景岑禅师受邀至一大型讲经。僧俗听众数,因他深入浅出的讲解,课堂上鸦雀无声,深受感染。讲经结束后,禅师询问是否还有疑问。一名和尚站起来,恭敬地向景岑禅师请教关于佛教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问题。

景岑禅师为解答他的疑惑,拿出了自己的偈帖。所谓偈帖,是佛教中记录优美词句的小本子,对禅师而言,如同现代的随身工作笔记。他念唱道:“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这段话意味着,即便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仍需要继续努力,只有达到十方世界的境界,才算修成正果。

“百尺竿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就和成果,而应追求更高的境界。景岑禅师的智慧与,激励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