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什么意思和寓意


导读:随着白露节气的临近,我们不禁好奇这个节气背后的含义以及它带来的自然现象。本文将为您揭晓白露的意义以及白露时节下雨的种种说法。

尽管立秋已过去许久,南方地区的炎热依旧难以消散,太阳下的高温仍然让人难以承受。我们即将迎来九月份的新节气——白露。那么,白露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带来的雨水又有哪些说法?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答案吧!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位,标志着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我们迎来了白露节气。今年的白露在农历七月二十日,即下周的星期一。它的到来标志着暑热的结束,也意味着自然界气进一步降低。

关于白露的解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所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随着气温逐渐降低,水汽遇冷凝结成露水,古人以金色配秋,故形成了“白露”这一形象的说法。

随着白露的到来,暑热逐渐消退,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所替代。冷空气南下带来一定程度的降温幅度。农谚中提到,“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说明了处暑时节仍然炎热,需要勤洗澡,而到了白露时节则要避免赤膊以防着凉。

关于白露节气下雨的说法,民间流传着许多观点。老农民普遍认为白露节气宜晴不宜雨。他们认为白露节气下雨会对农业收成造成不利影响。比如农谚中提到,“白露日落雨,到一处坏一处”,强调白露节气下雨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另外还有说法认为白露前的雨对农作物有利,而白露后的雨则可能带来麻烦。

气象专家表示,“烂白露”这一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决定天气的最终因素是大气环流,而不是简单的节气下雨就能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对于北方大部分地区来说,白露节气期间汛期已经结束,此时降雨不仅能蓄水抗旱、净化空气,还能改善土壤墒情,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白露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季节的转换和气降低。尽管民间有许多关于白露节气下雨的说法,但这些都是古人的经验之谈。我们应当关注气象预报,合理安排农事活动,以应对不同的天气状况。在白露节气即将来临之际,你还知道哪些与白露相关的农谚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并探索这个充满魅力的节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