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放了20年还能吹吗


竹笛,自古以来便是传统音乐的标志。这件以天然竹子打造的吹奏乐器,流传广泛,品种繁多。其中曲笛、梆笛和定调笛是最常见的几种。笛子上有着华夏的特色,它的音色动情婉转,如龙吟般美妙。在中族乐队中,笛子是重要的旋律乐器,既可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

说起竹笛的起源,要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黄帝时期。当时黄河流域的竹子丰富,人们开始选用竹子制作笛子。《史记》记载,黄帝时期伶伦伐竹于昆仑山,斩竹为笛,其发音如凤鸣。笛子在古代又有“篡”之称。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描述笛子为“七孔,竹筩也”。

笛子的历史发展历经千年,在汉代以前多指竖吹笛。秦汉以来,笛成为竖吹的箫和横吹的笛的共同名称。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两支竹笛,都属于横吹类乐器。北朝时期,笛子发展迅猛,形制多样。到了唐代,笛子有了大横吹和小横吹的区别。竖吹的箎被称为箫,横吹的则称之为笛。

宋代的笛制更是花样繁多,有叉手笛、龙颈笛等多种样式。随着戏曲的繁荣,笛子成为很多剧种的伴奏乐器,按剧种分为梆笛和曲笛两类。20世纪六十年代,赵松庭发明了排笛,将多根不同调的笛子扎在一起,扩大了音域,丰富了音乐的变化。

古代的篪和笛虽然相似,但实际上是有区别的。从出土的篪和笛可以看出,篪为闭口6孔,能奏五声加一变化音;而笛为开口7孔,能奏七声加两个变化音。笛在历代文人墨客中备受青睐,它的演奏艺术源远流长,风格多样。

提及唐代诗人李白曾为其赋诗一首《春夜洛城闻笛》,诗中描绘了玉笛在春风中散发的美妙声音,令人陶醉。竹笛作为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风韵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关于曲笛、梆笛、七孔笛等各种类型的笛子都有其独特之处和特色。